“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丽水山居”田园民宿、“丽水山泉”优质饮用水……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产业转型方面不断创新,培育“山”字系区域重点品牌,拓宽绿色发展道路。丽水市税务部门聚焦“山”字系品牌发展战略,通过优服务、送政策,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区“共富”新图景增添“税务蓝”。
山货出“国门”
在距离千岛湖不到300公里的千峡湖畔,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九龙乡的乡亲们正在将一个个皮滑个大的红薯分堆装袋。2019年9月,景宁畲族自治县海拔600米以上地区生产的“景宁600”有机农产品出口欧盟,由九龙乡特产红薯加工而成的“九龙地瓜面”也漂洋过海走出国门,红薯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在景宁千峡谷地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纪伟根看来,“景宁600”产品的成功“出海”,靠的是去粗取精、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他讲到,品牌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的悉心服务。“农忙期间,我们很少有余力再顾及其他事情,前段时间国际贸易回暖,开票需求激增。还好现在方便了,乡亲们用手机就可以开票。”说起日渐普及的“掌上办”“网上办”服务,纪伟根连连称赞。现在村民们不用坐大半天车去城里办,可以匀出更多时间忙农活,丰收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当地税务部门服务持续加力,通过涉税服务点和浙江税务征纳沟通平台,点对点推送优惠政策,一对一开展涉税辅导,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让合作社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红利,助力一个个“景宁600”这样的“丽水山耕”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使其成为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山居揽“钱景”
莽莽青山满眼苍翠,六江之源清流潺潺。依托天然的生态资源优势,丽水全域旅游方兴未艾,一大批点缀群山、坐拥绿水的特色农庄、民宿悄然成型,诗画田园与美丽乡村相互交融的“丽水山居图”正从远景走向现实。
在青田县仁塘湾村,西班牙华侨张玲晓把家乡一处荒废的果园打造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圣托里尼’”——绿湾山庄民宿综合体。在这里,湛蓝天空与纯白建筑完美呼应,美景与山居自成一派,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为进一步开发山庄旅游资源,张玲晓盘算着将原有的花田重新布置,打造成别具特色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却苦于资金紧张,迟迟未能行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地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通过“税银互动”平台,申请到300万元的信用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
在丽水,像绿湾山庄这样的民宿有很多,这一产业构成了创业者和乡亲们的重要经济来源。丽水市税务部门把握行业经营特点,全力扶持“丽水山居”品牌发展,将民宿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干货”精准送至纳税人手中,辅导纳税人开具电子发票,在电子税务局完成申报缴税……确保纳税人懂政策、会开票、会申报,打通便民办税在乡村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山村风景带来好“钱景”。
山泉润“绿意”
一饮知山水,好水出丽水。在“丽水山泉”高端饮用水龙泉生产基地,全自动吹瓶机、灌装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正高速运转,经过吹瓶、灌装、旋盖、贴标后,再由码垛机器人进行装箱,发往各地。
“水厂项目实施后,税务服务专员第一时间上门辅导,详细解答了项目招引落地过程中的涉税疑难问题,还为我们开辟了办税绿色通道。”浙江龙泉万物生长水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子宏告诉记者,税务部门的全程服务让水厂项目得以顺利“安家落地”。目前,该基地年产水15万吨,不仅让曾经白白流淌、无人问津的水卖出了好价钱,还带动了上百人就业。
在“丽水山泉”青田飞云峰基地,青田起源矿泉水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叶永丽说,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企业2022年享受税费优惠近20万元,加速了资金运转,让企业能够更好地盘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国家政策好,落实也到位,新政策一出台我们就收到了提醒。”叶永丽说,公司开发出的新产品清冽甘甜、口感柔顺,现已销往各大城市的宾馆饭店。
聚焦产业发展战略,丽水市税务部门建立“1+N”税务服务专员制度,以“1”名税务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N”项税收服务事项的形式,做好惠企政策“宣传员”、疑难问题“破解员”,助力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