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现经济“要稳住”的要求

2023年01月11日 版次:06        作者:

2022年,我国经济大船破浪前行。一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及时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2022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字出现30余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依然是2023年主基调。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和全球经济金融动荡,我国经济要稳住并非易事,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并从中长期视角加力实施宏观政策,让政策为改革拓展空间,提振市场信心。

对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进行系统梳理,能转化为制度安排的应加快推进。过去几年,减税退税缓税降费缓费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负担,挽救了不少市场主体,对稳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减税降费效应取决于市场主体是否有营收,是否有利润,所以减税降费有一个效应临界点,越偏离效应临界点,其政策效应越低。面对新的形势,有必要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系统梳理,通过分类、评估、转化,巩固减税降费的成效,明确短期性政策措施的时间节点及长期性制度安排,改善企业经营预期以及稳定投资研发预期。

建立中长期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长效机制,促进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能够对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产生短期效应,但从“扩大内需战略”来看,必须从中长期框架入手,注重建立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长效机制。建议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从风险分配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完善相关政策:一是促进机会公平,通过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二是缩小人力资本积累的群体性差距,增强中低收入群体参与经济循环适应风险的能力,使其有更多机会获取与风险对等的收益;三是促进社会流动,拓展个人获得各种发展机会的途径,使其通过经验积累提高获取风险收入的能力。应从人的自身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更深层次的风险分配角度出发,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取得进展,助力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