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描绘时代画卷,用镜头讲述税收故事。站在新时代,如何用新的媒介手段讲好税收故事?四川税务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公众需求,用影像记录税务故事,刻录文化印记,通过镜头语言串联起了生动的“税月”光影。
从税收视角看见不一样的四川
在微信上点开四川税务视频号,不难发现,这个视频号有点儿不一样。视频号注册于2022年6月,已发布作品近100部,除了讲解税收政策,“行在四川 税看发展”系列视频格外引人注目。
多彩的四川故事,别样的税务声音。打开第一期“行在四川·碧峰峡”视频,短短两分钟,观众跟随镜头,不仅可以走进国家5A级景区雅安碧峰峡,欣赏峡谷、瀑布等壮美风景,看到大熊猫这个炙手可热的四川大IP,而且有税收元素,相关公司财务人员讲述税务与企业同心同行的故事。
市民李先生对人文地理很感兴趣,偶然看到这期视频,从此开始关注税务,他说:“与传统的宣传不同,这个视频很有看点,我也顺便了解了不少税收知识。”
通过这个视频号,还能品味川味,体验风土人情。“行在四川·汉源花椒”篇引领观众走进汉源县,云端品味川菜的灵魂一味——麻味。汉源花椒由此被更多人看见,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让税收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五分钟,可以泡一杯咖啡,可以听一首歌,可以跑一公里;五分钟,还可以体验智慧税务的便利。”这是四川省税务局制作的短视频《五分钟》中的台词。
在第2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税收单元,《五分钟》凭借优质内容和轻快风格,获得短视频类最佳作品奖。“作品开场真实的内心活动,让人忍俊不禁,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智慧税务的高质效,以及给纳税人缴费人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这是主办方的评价。
成功的背后是主创团队近2个月的辛苦付出。主创团队成员李蕾谈起创作历程很感慨:“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做有看点、有笑点、贴近观众的作品,在轻松氛围中自然融入税务元素,引起观众共情。”
而在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斩获纪录片最佳作品奖的《“胶鞋书记”的青稞情》,走的则是写实路线。在海拔3500多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次郎村,摄制组用镜头记录下税务干部陈旺驻村工作的真实场景。片中,村民讲述了“胶鞋书记”这个称呼的由来:“陈书记来到这里的5年,踏遍了次郎村的每一寸土地,穿坏了7双胶鞋,所以我们叫他‘胶鞋书记’。”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青年税务干部王彦鹏被深深触动:“从‘胶鞋书记’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我要向陈旺学习,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
川税声音,全国聆听。近几年,四川税务创作的影视作品不断向更广阔的舞台延伸。2022年就有15部税收题材影视作品在第2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新的一年,四川税务将继续聚焦公众需求,挖掘“爆点”,打磨精品,把惠民政策讲生动,把税收故事讲鲜活,把税务影视文化作品做“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