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确执法 促进税收法治建设

2023年01月17日 版次:05        作者:翟继光

■专家视点

精确执法是法治运行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法律实施和遵守效果。税收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税务机关作为与广大纳税人密切联系的执法机关,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深入推进精确执法,优化执法方式,为全面推进税收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精确执法以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法律规定和执法技巧为前提,为此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河南省税务局制定公职律师培养和使用办法,组织公职律师到法院学习调解流程、调解技巧和调解文书制作;安徽省税务局建立税收法治员制度等,都是培养高素质执法队伍的有益探索。但精确执法不能仅依靠公职律师、业务骨干、一线执法人员,需要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岗位人员传帮带其他岗位人员,整体推动税务人员执法水平提升。

精确执法目的是促进税法遵从,不仅要准确认定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还要准确分析其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其避免再发生类似行为。因此,精确执法要力求“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要求税务执法人员具有“医者之心”,及时为纳税人“把脉”,帮助其避免可能出现的涉税风险。发现纳税人发生轻微税收违法行为,尽可能通过提示纠正、督促整改、“首违不罚”等方式“医治”,充分发挥税务行政处罚普法教育功能,体现税务行政处罚“宽严相济”原则。对于必须补税或者处罚的税收违法行为,充分运用“说理式”执法,把理说清、说准、说透,引导纳税人积极遵从税法,把执法与普法、处罚与服务结合起来。对涉税犯罪人员,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同时,也要帮助其总结教训、避免再犯。“治重病”的过程,能充分体现税务机关精确执法的水平。河南省税务局集中片区力量、发挥全省人才储备优势的做法值得借鉴。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