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在这里建设实验室、智慧工厂和生产线,春节后就开工。”比泽尔制冷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房玉燕指着办公楼北侧一片近万平方米的空地告诉记者。
比泽尔是进入中国近30年的德国外资企业,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独立压缩机生产厂家,生产的压缩机被广泛用于高铁、地铁、大型超市等的空调和制冷设备中。房玉燕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比泽尔在中国进行了四次增资。2020年,2400万元;2021年,2000万元;2022年,3000万元和1000万元。
比泽尔为何连续三年“四连投”,在中国不断增加投资?
“投资的信心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房玉燕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受疫情影响,国外很多企业停工停产,导致零部件无法供应。中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许多比泽尔的境外分公司也开始采购中国产的零部件了。
“德国人做事比较谨慎,投资的信心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房玉燕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完善的工业配套对比泽尔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
比泽尔在中国的投资始于1994年,2006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全资子公司。2014年,比泽尔二期工厂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工厂面积扩大一倍,达到3.8万平方米。目前,比泽尔中国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能加工,在华投资建厂不仅节约成本,生产效率也很高。”房玉燕说。
解答迅速又精准的“网友们”
为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国家出台了对境外投资者从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越来越优化的营商环境,越来越有力的支持政策,为企业节省了资金,增强了投资信心。”房玉燕说。
比泽尔财务主管白金蕊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微信页面,联系人列表里有很多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是为企业服务的税务“管家”,双方很少见面,但因业务咨询和办理事项,税企经常在线上沟通交流。
“高效,专业。”从业20余年的白金蕊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些“网友们”。德国总部的财务人员向他咨询中国的税收政策时,他第一时间想到向这些“网友们”求助。“解答迅速又精准,集团总部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充分认可,对中国的税收营商环境也有良好的印象。”
白金蕊说,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税务局、微信、短信等方式,比泽尔财务人员在税收政策查询、涉税业务办理方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国家税务总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科科长丛林介绍,比泽尔享受的税收协定待遇,按照“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无须企业人员跑办税服务厅,通过电子税务局即可快速网上办理。涉及跨省再投资享受递延纳税优惠的情况,税务部门通过征管信息系统直接将企业投资信息同步到外省税务机关,无须企业自行联系当地税务部门。
“得知我们有再投资的意向,税务部门主动对接,指定专人提供一对一精细化跟踪辅导,详细解答了优惠政策适用主体、适用条件和办理资料等问题。”白金蕊说。
2022年圣诞节前夕,比泽尔中国向集团总部支付股息分红款超过2700万元人民币。企业财务人员登录电子税务局,填报生成的税务备案电子化信息,可在银行端即时上网校验,实现全程无纸化办理,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提升了对外付汇的便利度。
房玉燕笑着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如果不是这笔钱及时到账,他们的融资成本就会增加很多,恐怕就要贷款发工资了。”
中国员工的“睛”彩
走在比泽尔办公楼的大厅、走廊里,墙上一张张“眼睛”元素的喷绘作品引起记者的好奇。房玉燕告诉记者,这些作品由比泽尔集团已故前首席执行官彼得·肖夫勒先生请艺术家,以中国员工的眼睛为原型设计而成。
“中国员工勤劳,能吃苦,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这也是我们在中国持续投资的重要原因。”房玉燕说,比泽尔在全球的布局中,大型生产型企业只有德国、中国和美国各一家,集团遇到棘手的任务或者挑剔的客户,一般会交给中国来完成。
春节前夕,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鼓励更多像比泽尔这样的外企增加在华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参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姜学东说,税务部门将不折不扣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优化核定程序、简化申报材料、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