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心情 建设美丽乡村

2023年01月30日 版次:06        作者:本报记者 任恒君 通讯员 丁慧娟 万星语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嘉尔嘎勒赛汉镇,阿敦高勒嘎查的驻村干部白志浩小有名气。2017年,刚入职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税务局不久的她主动申请驻村,被嘎查的农牧民们亲切地叫作“小白”。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件美好的事”

2022年,嘎查的李叔遇到了一个难题,他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购置新型农机具,但是由于地租、化肥、种子价格持续上涨,春耕农时都快过了,他还是没有资金去实施投资计划。正当他愁眉不展时,白志浩通过上门走访,得知了他的困难,便迅速联系当地银行,帮着李叔准备贷款资料、办理征信审核……不到3天的时间,一笔150万元的信贷资金便发放到了李叔的账户。丰收时节,李叔再次向她报喜:“合作社有了近45万元的纯收入,还吸纳了3名嘎查农户入股合作社,大家伙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啦。”

在白志浩和其他乡村干部共同努力下,2022年嘎查建起了颗粒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形成了企业(合作社)与乡村互利共赢机制,帮助农牧民销售青储玉米1.2万余吨。同时,嘎查每年固定收获分红6万元,用于帮助农牧民购买防贫保险等嘎查服务事项,还实现田地机械化、节水滴灌技术、风力发电清洁供暖全覆盖……随着乡村振兴的进程持续推进,嘎查村民增收稳定,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小白,你这样为我们这些乡亲们尽心尽力,累不累?”常有人问白志浩。她总是笑着说:“一点儿也不累,能够和大家一起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我的电话就是大家的致富热线”

2017年8月,白志浩还是一个不了解嘎查情况、不懂农业、不会养殖的小丫头,为了尽快了解被扶贫户的详细情况,她加班加点整理扶贫政策、核对扶贫数据、入户了解情况……短短两个月后,135名贫困人口、两名独居老人,他们的“烦心事”,小白已桩桩件件烂熟于心。她不仅通过自学掌握了农牧业知识,还帮助嘎查39户贫困户通过“以牛入股”的产业扶持项目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2020年底,阿敦高勒嘎查135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白志浩也开始奋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阵地上。她发现,镇上以及全盟各地规模化的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对颗粒饲料的市场需求极大,便提出建立“合作社+农户”的“种植+加工+销售”的颗粒饲料一体化创收新路。起初,农户们并不看好,小白便和同事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她说:“欢迎大家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的电话就是大家的致富热线。”

如今,在颗粒饲料一体化产业的带动下,阿敦高勒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超过50万元,逐渐成为小镇产业发展的“引擎”之一。随着嘎查经济逐日向好,白志浩又主动承担起嘎查农民合作社、个体农户的办税辅导工作。为了让一些不太识字的乡亲们听得懂办税流程,她制作了“小白订制”税收方案,上门讲政策、教办理,成了农牧民朋友的“新政广播员”。

当问到白志浩对未来的打算时,她说:“我会不断在基层一线的沃土上汲取‘养分’,把乡村振兴的‘长征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