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沈从文的“税月”

2023年01月30日 版次:07        作者:蒋秀德

新岁已至,阳光正好,冬寒中似乎有丝丝春意觉醒。我带着儿子踏上湘西小城芷江之旅,探寻仰慕已久的沈从文先生一段尘封的“税月”往事。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地处湘西的芷江,隶属湖南省怀化市,因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这句诗而得名。“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更是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蜚声中外。大文豪沈从文先生青年时代在芷江有过3年难忘的从税经历,他在《芷江县的熊公馆》一文中写道:“我到芷江县,正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民国八年(1919年),在团防局作个小小办事员,主要职务是征收四城屠宰捐。”

来到芷江镇“老人巷”临清江路段,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赫然映入眼帘,门楣中间悬挂着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 “沈从文旧居陈列馆”牌匾。我缓缓推开古色的木质大门,似乎看到院中的青石板路上,还有那个一袭长衫、夹着油纸伞和公文包匆匆走向市井的清瘦身影。

旧居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组合成沈从文先生独特的“芷江记忆”。在这其中,我找到了先生与税收有关的记载。

旧居的工作人员介绍,1919年底,沈从文从凤凰来到了芷江,职务是屠宰税征收员。那时,普通民众大都家徒四壁,沈从文在征税时深深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不易,遇到特别困难的,他就用自己的薪俸替他们补上税款。就这样,他与屠户的距离拉近了,屠户也愿意配合他的工作。后来,沈从文先生在作品中也提及:“我当时的职业,倒容易去和那些专诸、要离后人厮混。如喜欢喝一杯,差不多每张屠桌都可以蹲下去,受他们欢迎。”

在那个昏暗的旧时代,现实的困顿、生活的无奈,让动荡岁月里的沈从文深感疲惫。1922年,沈从文离开芷江,成为“京漂”一族,并最终成为一位文学巨匠。

走出旧居大门,思绪被拉回现实。走在街道上,想着沈从文先生在文章中曾提到的芷江特产,我和儿子走进一家土特产名店。老板是一位身着侗族服饰的年轻小哥,他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在电脑上忙碌着。我们挑选商品时,他热情地介绍起当地特产,有芷江鸭、甜茶、酸萝卜等等。攀谈中,我问起他网上订单以及税费情况,这位小哥说,随着政府扶持和文旅宣传力度的加大,电商平台销售土特产的势头很好。说到税收,他说,以前每个月要缴几百元税,现在小店的税费基本都免了,领发票也非常方便。他指指电脑说:“办税和我的特产订单一样,都可以通过网上办理,不用去税务局,很方便。”

听了侗族小哥的话,我很欣慰。作为一名税务人员,我已习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纳税人。遥想当年年轻的沈从文先生走街串户,往返于一个个摊位前与摊贩交涉税费,收取零散铜板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历史是一条长河。致敬历史的最好方式,是书写新的历史。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怀化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