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旧社会,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是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翻了身。我是1949年10月正式入党的,我的党龄和共和国同龄,入党了就要听党话、跟党走……”春节期间,90岁的国家税务总局五河县税务局离休老干部桑清水给晚辈讲起自己从军从税的往事。
少年从戎去,耄耋蹒跚归。除了一份填写于1949年7月的入党申请书,桑清水还珍藏着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解放奖章……每一枚闪闪发光的奖章,都诉说着这位税务“老兵”半生戎马的荣光。
战火纷飞中,他信念坚定
1947年,14岁的桑清水在山东济阳光荣入伍,成为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的一名小战士,跟随部队连续参加了周张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
1949年2月,桑清水所在部队改编为33军97师290团,集结到长江北岸的巢湖,为渡江战役作准备。4月20日夜晚,接到上级的渡江命令后,渡江部队乘着木船从无为县泥汊河入江口进入长江,迅速向南岸的繁昌县方向挺进。行至江心,渡江船只遭到敌人火力集中扫射,冲在前面的“渡江第一船”船舷被打穿了几个洞。
危急时刻,桑清水所在的炮团开始发力,一时间,千万发炮弹倾泻向南岸,敌人的阵地变为一片火海,江水也映得通红。船划近南岸,战友们终于胜利地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紧接着,桑清水所在的部队连夜过江,赶往宣城,抵达广德县时已是后半夜,为了不惊扰群众,就在路边休息。第二天清晨,他们又背起装备往浙江方向出发,在广德县的郑家山、杨邯桥、沈家渡一线与敌军遭遇。
“那一仗打得太惨烈,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我也打红了眼,嗷嗷叫着把炮弹装进炮膛,射向敌人阵地。激战10余个小时,我们歼敌2个师,我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但我们的损失也很大,290团牺牲了47位战友,他们倒在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说起牺牲的战友,老人几度哽咽。
在战火中,桑清水坚定了一生的信仰。“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无论何时,我都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老人语气坚定地说。
改革大潮中,他与税结缘
新中国成立后,桑清水在上海警卫团承担保卫工作,因表现突出,先后被分配到无为县、固镇县、徐州市和淮北市等地工作。1981年,桑清水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人武部退役。当时的五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找到他:“清水同志,现在全国正在进行税制改革,搞好税制改革,抓好税收收入,对我们县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你党性强,组织上希望你到税务局去,继续发挥在部队时不怕吃苦的劲头,为党和人民把税收好!”“保证完成任务!”第二天,桑清水就到五河县税务局报到。从此,他与税收结下不解之缘。
20世纪80年代,税务部门刚刚从财税局分设出来,人员不足,专业人才更是缺乏。“当时面临着国营企业利改税、开征牲畜交易税等艰巨任务,提高人员素质迫在眉睫。”桑清水说,局里把几个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送去培训,他自己也学税收业务,就连放假都在背税收法规。
对于抓收入,桑清水很有一手。他从贯彻落实征管制度入手,对全县的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登记,制定《五河县税务局发货票统一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纳税检查。1981年他刚到五河县税务局时,全县的工商税收只有396万元,1984年他调离时,全县工商税收已达到826万元。
1984年,桑清水到五河县财贸办任专职副书记,如何涵养税源成为他着重考虑的问题。当时,五河县酒厂大曲酒畅销,企业想扩大生产,但是缺乏资金。桑清水得知后,多次到蚌埠市财政局汇报,为企业争取到财政支持资金16万元,又协调银行帮助企业解决贷款26万元。企业扩建的500吨曲酒生产设施很快建成投产,当年就新增税收50多万元,成为五河县第一利税大户。
离休几十载,他初心不改
1994年12月,桑清水从五河县地税局离休。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却比以前更忙了。他自费订阅了《中国税务报》《安徽日报》《蚌埠日报》,每天雷打不动看书学习两个小时。老伴问他:“你都不上班了,还学习税收知识有什么用?”桑老回答道:“我要给社区居民讲税法知识,给青年税干讲党课,不学习怎么与时俱进呢?”
近几年,五河县税务局时常邀请桑清水来局里为青年干部讲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每年,听桑老讲党课都是我们最期盼的事。他讲述的战争历史、财税往事,对我们很有激励作用。”五河县税务局团委书记张长振说。
授课结束后,桑老还会到办税服务厅看看网上办税区和自助办税区。“虽然我已经离休快30年了,但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与社会没脱节。今天便捷智能化的办税设备,不仅方便了纳税人,也减轻了税务人的工作压力,和谐的征纳关系让人欣慰。”他感慨地说。
几十年来,桑清水始终守初心、担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他说:“党的恩情我一生都报不完。在我有生之年,我将继续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