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说税事 记者吐心声

2023年02月01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贺艳 通讯员 田俊杰

“‘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今年启动得好早!”“新的税惠政策出来后可要第一时间通知我啊!”“税务部门会推出什么新举措?”春节假期刚过,重庆媒体记者纷纷联系当地税务人员,询问新一年有什么新税事。

税收,尤其是税惠,已经成为近年来媒体记者关注的重点和见诸媒体的热词。本报记者请打探新税事的重庆媒体记者,讲述了他们难忘的税事。

税费优惠政策为市场添活力

在重庆所有跑口财税的记者们看来,2022年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无论是规模还是幅度,都是历年之最。“力度只增不减、规模远超预期,影响范围之广,史无前例。”

作为跑财税口多年的一线记者,重庆日报移动新闻客户端“上游新闻”记者孙琼英和税务部门打交道多年,见证着税费优惠政策年年加力、步步扩围。“2022年减税力度空前。就拿占比最大的‘重头戏’增值税留抵退税来说,3月初国家宣布对制造业等关键行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到5月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到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存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可见国家减税降费决心之坚定。”孙琼英说。

《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唐余方是税务局的“常客”。这些年,她先后报道了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营改增试点及成效、七部门打击虚开骗税专项行动等主题,见证着税务工作的不断发展。

她认为,2022年实行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这些年来,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从宏观‘降税负’到微观‘降成本’,每一项具体举措都释放着惠民生的信号,能直接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增长。”唐余方说,2022年的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更加突出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瞄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科技型企业等国民经济运行及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实施政策扶持。

唐余方感慨,2022年她采访报道了许多这样的案例,减税降费帮助一些企业渡过了生死紧要的关头,一些企业坚定了研发创新的信心。

重庆电视台记者杨汶霖2022年采访最多的是创新型企业,他用镜头记录下税收助力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的一幕幕。得益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该公司退税6100万元。优惠数字之大、政策落地之快,都给杨汶霖留下了深刻印象。

纳税人获得感持续增强

“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扩围、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加大、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2022年,税费优惠政策密集落地,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减税获得感。“每次采访,我都能明显感受到税费优惠给人们带来的踏实的喜悦感。”南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娟说。

杨汶霖的搭档,重庆电视台记者唐畅用镜头记录下了很多纳税人自然流露的喜悦。采访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减免政策时,经营农家乐的老板算着减税账,计划把这一红利通过打折方式让利给游客,吸引更多人来消费;采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企业负责人盘算着把减免下来的税款继续投入研发,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采访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时,刚添了二宝的宝爸说扣除更多,负担更轻了……

好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围绕税费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税务总局到各省市税务局到各区县局,再到基层科所,从综合部门到业务部门,再到一线窗口,各层级、各条线的税务人拧成一股绳,宣传辅导政策,更新升级数据平台,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模块,推动税费优惠政策高效落地。

快速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匆忙的脚步声,热烈的业务讨论声……在2022年4月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前夕,华龙网新闻中心记者赵紫东在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增值税留抵退税专项工作组的办公室里见到这样的场景,他也用笔记录下了税务战线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的一个个先进典型和一件件感人事迹。他们中有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的业务骨干,有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一批青年党员和志愿服务工作者……都让赵紫东非常动容。

“改革的硬仗一场接一场,税务人一直保持奔跑的姿态。”人民网重庆记者荚天宇说。从“一厅办”到“一窗办”再到“跨部门联办”,从“同城通办”到“川渝通办”,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细数他采访本上的重要节点,一篇篇报道呈现了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的脉络。“从纳税人口中、涉税数据中,能感觉到办税更轻松,服务更精细,监管更精准,共治更有力。”荚天宇说。

“作为媒体人,我会持续关注税务部门的各项便民利民工作举措,用我手中的笔,聚焦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宣传税收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鲜活故事。”重庆市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