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春节前后走访多家上海外资企业——

“有了现金流,就有了信心”

2023年02月03日 版次:04        作者:童星炜 顾芯瑶 本报记者 高晗

春节刚过,在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园区的一座工厂内,几条机械臂交织运动,有的传送零件,有的测量数据,各有分工又井然有序,平均6秒就能生产一根汽车转向轴——记者看到的,正是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利斯坦上海公司”)在全球建设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快速柔性旋锻生产线。

普利斯坦上海公司财务控制经理高彦亭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是完全按照工业4.0思路设计制造的,不仅节省了大约10%的钢材,而且生产效率也比上一代生产线提升了3倍。“我们之所以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关键是对中国市场有信心。而这个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金流紧张的问题。有了现金流,就有了信心。”高彦亭说。

高彦亭所说的现金流难题,是上海外资企业2022年普遍遇到的难题之一。多家外资企业财税负责人表示,现金流相当于企业的“血液”,只要企业拥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那么企业的发展就是健康的。反之,就会让企业陷入困境,进而丧失信心。基于此,记者采访的多家外资企业财税负责人表示:“信心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

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资企业,主要从事空调产品及其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该企业总经理江藤雅隆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办理出口退税的便利,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提交申请后,最多三天就能收到退税款。如此高的效率帮助企业减轻了成本,加速了资金运转。“2022年第四季度,在上海税务部门的悉心服务下,我们成功申请出口退税8107万元,大大增强了发展业务的资金实力,我相信今年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江藤雅隆表示。

同样感受到出口退税便利的,还有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财务总监柯寿骏告诉记者,2022年第四季度他们通过网络提交3560万元出口退税款申请,税务部门高效且准确地进行审核,很快就将退税款打到了公司账户。“有了这笔宝贵的资金,我们建设新项目和招募新人才的计划得以更好地实施,这使得我们对新一年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很有信心。”柯寿骏说。

“从我们的日常感受看,税务部门近年来的服务越来越精细。”蔡司集团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马丁向记者介绍,无论是享受税费优惠,解决涉税难题,还是防控涉税风险,公司都能从税务部门获得专业且精准的服务,甚至在疫情期间也没有“断档”。在税务部门精细服务助力下,蔡司上海公司发展成为集贸易、服务、制造、研发、数字创新等于一体的多元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国已成为蔡司在全球的第一大战略市场。新一年里,有税务部门精细服务的一路相伴,我们对实现公司从‘中国制造为中国’到‘中国制造为全球’的飞跃更有底气和信心。”马丁说。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折合1891.3亿美元,增长8%),保持稳定增长。作为外资集聚的“重镇”,上海市2022年交出了稳外资的亮眼“成绩单”——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