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在厝基村过的第二个春节。节前几天,我和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等一道,打扫卫生、悬挂灯笼,迎接即将返乡的村民。
2021年7月,福建省税务局党委安排我到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厝基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厝基村,农村工作对于出了校门进机关的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于是,我认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方法,村里的同事们打趣地叫我“研究生”。
“如何实现‘空心村’‘老龄村’的乡村振兴?”初次走访,这个问题就萦绕在我的心头。厝基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因为风景秀丽有着“小九寨”的美誉。前些年,村里产业发展困难,许多村民离开村子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多是老弱妇孺。
为了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一年多来,我依托村里精品兰花和柑橘种植的自然资源优势,谋划了“做美古村落、做强花果业、做活水旅游”的工作主线。
“苏书记,谢谢您!2022年,在种植茶叶的基础上,我又种植了10亩柑橘,收入可增加16000多元!”春节前夕,村民柳荣茂高兴地对我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2年4月,我按照“党支部推动、党员带动、效益驱动”的思路,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激活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变以茶叶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为茶叶、兰花、柑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在我的倡议下,村党支部书记练锦华带头组建了寿宁县润楼专业合作社,种植金牡丹40亩、福鼎白毫43亩;退休党员干部也积极发挥“领航员”作用,比如寿宁县扶贫办原主任肖长余牵头成立了寿宁县和润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期种植“红美人”柑橘40余亩。
村民们最需要的事,就是我最应该做的事。驻村以来,我和村委会一班人帮助老乡们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先后完成村庄道路亮化,停车场、农业机耕路、综合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看着他们淳朴的笑脸,我就更有干劲了!
大年三十晚上,厝基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现在,这里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吃着“家人们”为我端来的热气腾腾的寿宁“金丝扣”,我想:新的一年,我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推进进村公路、安全生态水系升级建设,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产业,努力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