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增值税留抵退税与出口退税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然而,现实中,一些不法分子却将其视为可以捞钱的“商机”,大肆以团伙作案方式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和出口退税。这个茶叶香枕骗税案即是典型一例。事实上,为了不让留抵退税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自2022年4月1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实施了一系列严查狠打骗税专项行动,对团伙式、跨区域和恶意造假骗取留抵退税行为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结合现实的复杂性,笔者认为,为精准护航国家税收安全,进一步遏制虚开骗税行为,税务机关需要不断总结打击虚开骗税经验,完善全链条打防体系,把防范打击“双骗”案件一体贯通,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展开行动。
跨区域团伙式骗取留抵退税和出口退税,是不法分子叠加利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作案的新形式。从这个茶叶香枕双重骗税案件来看,3家涉案公司人员、业务均相互关联,但为逃避税务监管,运用“障眼法”分别在不同区域设立、经营,增加涉案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装扮得“严丝合缝”,形成复杂的骗税链条。税务机关借助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及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税务机关应把防范打击骗取留抵退税与出口退税一体贯通,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常态化、跨部门跨地区协同联动作战,搭建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动态精准监管机制和严密风险防控体系。
“多兵种”协同打。一是跨部门协作提高联合打击速度。进一步优化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常态化联合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搭建联合多部门的权责统一、相互配合的监管体系,并以地市为单位设立常设机构,形成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力量互动、执法互助的工作协作机制,齐抓共管。同时,持续及时曝光虚开骗税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强力震慑不法分子。二是跨区域协作提高数据共享速度。完善联合调查、异地协查团伙案上下游企业的办案机制,形成工作联动、风险联防、问题联治的局面,为固定证据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跨处室协作提高打击反应速度。从源头、敏感货物、核实产能等方面入手,强化税务稽查与货劳、风控、征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一体式”税收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打击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四是跨国界协作提高情报交换速度。不断拓展国际税收情报交换范围,建立互通信息的数据交换平台,互通出口企业离岸公司、离岸账户的资金流信息,核查进出口货物价格的合理性与差异性,为提高打击骗税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合成式”纵横打。纵向“联动”,即以堵塞虚开发票的漏洞为纵轴,以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应用为突破口,加快替代各类发票的推广进度,在事前、事中、事后紧盯发票业务全流程,从发票开具源头开始,覆盖日常管理、风险应对、纳税评估、内控督审等环节,建立信息共享、闭环管理、无缝衔接的防控涉票风险机制,及时发现隐瞒收入、虚开发票及虚抵税款等涉税违法行为,增加不法分子造假的难度。横向“联动”,即以防范骗取留抵退税与出口退税一体贯通为横轴,把税收大数据分析显示的留抵退税与出口退税异常的关联企业作为重点,从产能与耗电量是否匹配,进销品名、规格、数量是否匹配,销售单价同比差额是否悬殊,资金往来是否有回流现象等各方面进行比对衔接,形成严密的退税风险防控网。同时,加强税务稽查实战培训,提升稽查人员稽查技能。
“立体化”智能打。其一,加强税务系统应用资源整合。将金税三期系统与增值税发票管理、电子底账、出口退税审核、金税协查、出口函调等系统数据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实现大数据税控管理无缝隙。同时,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自动预警监测模型,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其二,加强税收风险预警分析。通过宏观筛查,确定本地区面上的风险异动情况。通过微观分析,确定高风险企业点上的异常开票及出口信息。推进宏观筛查与微观分析点面结合,实现区域退税风险无死角监控。其三,加强“双骗”税案风险线索获取。关注纳税人涉税数据的合理性,不断丰富筛查数据途径,拓宽风险筛查思路,积极获取各类涉税风险线索,如走逃(失联)企业信息、所得税违规企业信息、开票地址相同等异常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稽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