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参照系”,辨伪挤“水分”

2023年02月07日 版次:06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稽查局局长 夏敏

■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医药生产企业虚增销售费用逃避纳税的典型案例。涉案企业以销售“咨询费”为名,将业务佣金超额税前列支,通过虚增销售费用的方式,逃避缴纳税款逾千万元。

本案涉案企业采取的违法手段具有一定代表性,并在行业企业中时有出现。对此,税务机关征管、稽查部门应予以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管理和核查措施,以提高税收监管效能,防止税款流失。

应建立完善医药生产企业销售费用监管预警模型,增强疑点企业识别能力。税务机关应以手中掌握的海量征管信息为依托,综合征管软件功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医药生产企业销售费用监管预警模型。稽查部门和征管部门在研讨总结以往企业在成本归集、费用列支等方面症结的基础上,在预警模型中针对性设置成本费用预警指标,对辖区医药生产企业加强预警分析管理。如发现企业存在研发费用低销售费用高、年度业务宣传费与销售额比例失常、短期大量接受企业大额服务发票等异常情况时,及时跟进开展针对性核查。

掌握辖区医药生产行业销售费用支出特点与水平,建立销售费用核查“参照系”,提高业务辨伪能力。税务机关应通过强化部门协作、广泛收集第三方涉税信息、加大企业数据采集力度等方式,对医药生产行业销售费用的支出方向、比例和幅度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行业企业销售费用核查“参照系”。在疑点企业核查过程中,除要求被查企业说明其所采用的营销模式、费用标准,提供相关合同、凭证等佐证材料外,检查人员应结合“参照系”,对企业发生的佣金、会议费、业务费、市场推广费和学术推广费等各类销售费用支出进行“扫描”,如发现不合理费用,可结合企业资金流、票流等实施针对性核查,通过辨识业务真伪,挤出费用中的“水分”,防止税款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