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前夕,国家税务总局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税务局干部李雪媛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信纸是用一块一米多宽的硬纸板制作而成的,上面写着:“我们有教学一体机了!感谢雪媛姐姐!”还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牛街乡直捷小学二年级学生的19个小手印。
李雪媛捐赠教学一体机的事例,是巍山县税务局派出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帮扶干部持续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局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挂包帮扶干部在关心关爱、帮助帮扶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一次入户开启“爱心之旅”
2017年10月,李雪媛作为巍山县税务局挂包帮扶干部,第一次到当时的挂包帮扶村——直捷村开展入户调查工作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领着两岁多的孙子在地里干活,为了不耽搁手里的活计,老爷爷抓了一大把瓜子撒在地边的草丛里,让小孙子慢慢地翻找。从那一天起,李雪媛就开始专注于直捷村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她主动担任直捷小学的税法宣讲员,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一系列活动。
谈到这位95后爱心人士,直捷小学校长阿有花如数家珍:2020年10月,李雪媛为直捷村小学捐赠了13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孩子们凌晨摸黑出早操的问题;2021年1月,她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捐赠给直捷小学,购买学校读书分享会的奖品;2022年5月,她看到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没有遮阳帽、小脸被晒得通红后,主动为孩子们订购了218顶遮阳帽。
5台平板实现“爱心通话”
2019年,为了增进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感情,直捷小学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安排孩子们与父母视频通话,并将每周二中午12点到1点定为留守儿童亲子视频通话时间。由于没有专项经费购买视频通话设备,学校的几位老师就将自己的手机拿给孩子们使用。有时,手机突然来电,视频通话就会被迫中断,使孩子们错过了与父母通话的宝贵时间。
李雪媛得知情况后,与巍山县税务局其他5名税务干部一起,为孩子们购买了5台平板电脑,专门用于留守儿童与父母视频通话,一举解了燃眉之急。5月28日中午,5台平板电脑正式启用,孩子们与远在广州、福建打工的父母开启视频通话,教室中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2020年7月,“留守儿童之家”举办了亲子视频朗读比赛,李雪媛赞助了活动所需的所有奖金和奖品。
5年稿费汇成“爱心基金”
为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李雪媛定期进村了解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当听说有个别学生因父母离异生活困窘后,她当即决定设立“爱心基金”,款项全部用于留守儿童教育奖励,每个学期定期提供,并委托校长分配给有实际困难的孩子。
这笔“爱心基金”从哪儿来?李雪媛心里早有安排。原来,她业余时间喜欢写些稿子,这些年收到了一些稿费,一直积攒着没舍得用。她针对陷于困境的孩子发起设立的留守儿童教育奖励金,让她的稿费派上了大用场。从2020年开始,她每个学期都将自己的稿费和零花钱注入其中,先后资助了16名留守儿童。
“一开始是我去温暖他们,他们灿烂开心的笑脸又温暖了我。”谈及自己的心路历程,李雪媛感叹道。5年来,李雪媛坚持每个学期到直捷小学走访慰问,为孩子们开展心理疏导,并普及税法知识等。她心系山区留守儿童,早已把直捷小学当成了第二个家。而直捷小学也把她资助留守儿童的故事,作为感恩教育的典型事例,教育孩子们今后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如今,巍山县税务局的挂包帮扶村从直捷村换到了隔壁的鼠街村,但巍山县税务局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却从未止步。截至今年1月,该局共为牛街乡、五印乡、庙街镇等多个乡镇的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1200余件,党员干部自发捐款8万多元。今年,该局将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工作帮扶力度,用实际行动填补山区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爱心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