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制造业受益最明显——

专家谈:更好发挥税收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2023年02月08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单晓宇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制造!”近日,《流浪地球2》热映,其中诸多“硬核”装备引发热议。在得知电影中许多装备并非特效,而是由国产尖端装备设计改造而来,网友纷纷感叹“原来中国科幻的背后是中国制造”。

从电影院的镜头转向天南地北的生产线,处处都是忙碌景象。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比上月跃升3.1个百分点。

多位财税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聚焦制造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是共识。从中央到地方,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加力,尤其是系列税费支持政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

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效果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分行业看,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5万亿元,占比约35%。在系列税费支持政策作用下,全国制造业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同比下降3.4%。

专家认为,制造业受益明显。“制造业是我国近年来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对象。”德勤中国华北区税务及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黄晓里说,新增减降退缓税费数据从侧面体现出优惠政策精准落实,制造业企业充分享受了政策红利。随着对制造业投入的加大,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加,税收支持政策带给制造业的优惠力度会更大。

一方面,留抵退税等政策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现金流。“留抵退税政策在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时,作用效果尤为明显。”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相比减免税要先有收入或盈利才能获得政策红利,留抵退税将未抵扣的税款直接退还企业,给企业注入了资金。同时,我国还采取了增加税前扣除、暂缓缴税等措施减轻制造业企业现金流压力。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享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制造业企业购进金额同比增长8.2%,比没有享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制造业企业高4.5个百分点。全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9%,享受留抵退税的高技术产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比没有享受留抵退税的高技术产业企业高2.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在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分步骤、成体系地出台了一系列对科技研发和创新的税收支持政策,让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注重研发的企业直接受益。”胡怡建说,我国已先后六次出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增大扣除金额、扩大政策覆盖面。尤其是2022年,在已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相当于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对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核心技术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促进作用。

黄晓里说,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税前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助于企业低碳转型、绿色化发展。

更好发挥税收导向作用

新春伊始,各地抢抓重大项目建设,先进制造业成为部署重点。专家认为,系列税费支持政策为开年“拼经济”提供了底气。

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的要求,专家建议,税费支持政策应更好发挥导向作用,鼓励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应放在前期对产业的培育、中期对资本的引导、后期对成果转化的支持上。”胡怡建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中核心技术的研发,扩大企业研发前期关键环节的税收优惠覆盖面。同时,提升税收政策实施效率,较为精准地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细则,做到既有适用于整体的税收优惠,也有根据不同领域产业类型和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特殊政策。

专家提醒,导向之中,应进一步体现“精准”。

“税收政策要找准定位,合理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应根据企业需求,综合发挥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例如,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应更具针对性,对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政策支持应更加精准。可以结合产业政策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对特定范围的、对产业链供应链有决定性影响产业的支持,不宜面面俱到。同时,税收支持政策设计应与市场运行情况相结合。若市场主体已经具备充分的创新动力,就该让市场去发挥作用,以减轻税收对市场的扭曲,让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专家还提醒,导向之中,应进一步关注“落实”。

“税、企和涉税专业机构应三方合力,保证税收政策正确、及时、充分落地。”黄晓里说,更好地发挥税费支持政策作用,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政策、提供指引,以增强政策落实及时性、确定性、一致性。以减税降费政策为例,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专门设置“减税降费在行动”专栏,包含政策文件及其解读、总局问题答复、减税降费大家谈等子栏目,这些信息有助于提高纳税人对税收政策及纳税合规的理解。另外,税务部门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优势精准推送,确保优惠政策直达快享。纳税人应不断学习新政策、新法规,注重税务合规性,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服务机构的专业意见。

借鉴国际经验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介绍,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会提供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制造业发展或鼓励研发。

“各国都会通过制定符合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制造业发展。”黄晓里介绍,美国参议院于2022年7月27日通过了《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包括了对先进制造业投资税收抵免的规定,即若合格的纳税人在2027年1月1日前开始建造任何“先进制造设施”(指以制造半导体或半导体制造设备为主的设施),可享受该纳税年度“符合要求的投资”的25%的税收抵免。德国在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方面提供税收抵免。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德国成立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属于哪个行业,每年都可以就符合条件的研发项目获得最高为1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2026年6月30日之后,该金额将降为50万欧元。该笔款项可直接抵减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如果税收抵免额超过应纳税额,超过部分会以现金形式支付给纳税人。

“考虑到制造业对于整体现代化程度的影响及贡献,许多国家倾向于用税收优惠的方式,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入激励制造业发展。”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旭红说,从各国经验来看,过去10年推出的大多数针对特定行业的投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亚洲国家对制造业投资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超过对其他行业的优惠。

专家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应将财税激励政策法制化。

胡怡建建议,建立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牢固且可靠的法律制度网络。例如,美国政府将财税激励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同时积极将财税激励措施上升为法律,从制定到管理都实行严格分类与监管。

杨志勇也提到,将留抵退税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化,以巩固政策实施成果。

专家还提出,从国际经验来看,应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激励。

“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高度融合是美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博士后赵妤婕说,美国长期以来对“新基建”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实行免税。考虑到“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建议借鉴美国经验,对互联网接入服务实行增值税优惠税率,以降低制造业整体税负,使企业和个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利用互联网资源,这对于拓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具有积极意义。

胡怡建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范围广,产业链长,产业流动性强。在设计财税激励政策时应考虑政策之间的连贯性,尤其注重激励新兴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发展。例如,欧盟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状况以及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财税扶持手段,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制定细则,明确优惠方式以及具体优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