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张智淳:

“每次解决涉税难题,税务部门从未缺席”

2023年02月10日 版次:04        作者:本报记者 林建荣 通讯员 刘恺 朱俊杰

回顾中国平安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难免会碰到一些涉税难题。不过,每次解决涉税难题的过程中,税务部门从未缺席。

日前,知名品牌价值评级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3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国平安以品牌价值477亿美元,位列全球品牌价值榜第30位、全球金融企业第5位,连续7年荣登该榜单。

自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起,35年来中国平安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成长为一家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张智淳表示,中国平安的持续创新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助力。“回顾中国平安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难免会碰到一些涉税难题。不过,每次解决涉税难题的过程中,税务部门从未缺席。”张智淳说。

涉及近百万员工和保险代理人

个税政策“平安”落地

对于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和实施,张智淳印象很深。

作为大型集团企业,中国平安有近百万员工和保险代理人,全集团2300多家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新个人所得税法对平安的影响之大显而易见。“由于涉及员工数量多、工作量大,怎样才能在全集团做好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落实,既防止出现风险,又让员工及时且充分地享受国家的红利,是那段时间我们非常纠结的问题。”张智淳说。

了解到情况后,深圳税务部门专门组建服务团队,为新个人所得税法在中国平安更好落地提供服务。张智淳告诉记者,深圳税务部门一方面提前对企业财税和人力资源人员进行政策辅导,帮企业详细测算新政实施后惠及的人数,预估潜在的影响,使得他们对这场重要的改革做到了“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深圳税务部门帮助企业优化了信息化系统升级方案,提前将新个人所得税政策内容嵌入薪酬管理系统中,从而确保员工第一时间享受红利。

“有税务部门专业的服务与帮助,我们妥善做好了新个人所得税法在集团落地实施的工作,让企业员工和代理人高效顺畅地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根据当年度测算,全国80%的保险代理人无须再缴个人所得税,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发展。”张智淳说。

让张智淳感触很深的,还有2019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2号)。该公告规定,保险企业发生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8%(含本数)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这对于保险企业是很大的利好。

“扣除比例提高至18%,有效减轻了保险企业的负担。”张智淳说,新政出台的第二天,深圳税务部门就来到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对如何准确申报、有哪些注意事项等提前进行了详细辅导。在税务部门精细、高效的服务下,中国平安第一时间充分享受了优惠,为持续推动保险业务创新发展增添了动力。

并购深圳发展银行历时3年

税务部门全程服务

纵观中国平安的发展历程,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是重要一步。从2009年起,中国平安历时3年,成功完成对深圳发展银行的并购,整合成立平安银行。这一耗时长、规模大的交易,不仅对中国平安的多元化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上市公司领域、金融领域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平安开展这次重大并购过程中,深圳税务部门迅速响应企业需求全流程介入,帮助中国平安有效防控了涉税风险,顺利完成了并购交易。

“对于这笔交易,税务部门付出了很多心血,对集团完成并购发挥了有力帮助作用。”张智淳向记者表示,从中国平安发布第一份涉及此次交易的公告开始,税务部门就主动跟踪交易进展并开展全流程服务——在并购前,深圳税务部门多次安排业务骨干与中国平安的财税人员集中研讨,帮助企业排查交易方案中的涉税风险隐患;在并购中,针对此次交易能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等问题,深圳税务部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经请示上级部门,及时给出确定性意见,帮助企业准确进行税务处理。

在交易完成后,围绕平安银行的设立、相关资源整合及业务发展,深圳税务部门持续提供后续服务,及时为企业解决跨区域汇总纳税等问题,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完成重组后,平安银行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纳税贡献逐年增长。202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平安银行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

金融科技创新遇到“烦恼”

“清单制”管理应运而生

近年来,金融科技创新如火如荼。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平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如何在确保合规基础上,用足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充分“赋能”,成为中国平安财税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支持科技创新,国家近年来持续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仅力度越来越大,而且享受优惠的便利性持续提升。”张智淳说,自2015年开始,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再进行事前审批,企业可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这在为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企业产生了“新烦恼”——由于没了税务部门的事前把关,企业担心自行判别时可能因把握不准而产生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深圳税务部门创新推出了“清单制”管理方法。在该方法下,深圳税务部门与企业签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适用清单制管理备忘录》,安排专人为企业的研发项目提供鉴定服务,帮企业准确做好研发费用归集等重要事项。与此同时,深圳税务部门还上线了服务平台,让企业能够“一站式”线上报送研发项目资料,大大提高了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确定性与便利性。

“从我们企业的真实感受看,‘清单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创新举措。”张智淳告诉记者,中国平安与深圳税务部门签订备忘录后,涉税风险得到了有效防控,这使得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更放心,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更有底气,享受优惠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采访中,张智淳向记者提供了两组数据:在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中,中国平安有281个项目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18年,中国平安与深圳税务部门签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适用清单制管理备忘录》,其位于深圳的10家子公司400多个研发项目接受税务部门“清单制”管理,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中,中国平安实际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较2017年增加了近两倍。

“可以说,税务部门的服务创新举措,紧紧陪伴着企业的科技创新。”张智淳说,相信在2023年,随着税务部门持续创新和优化纳税服务,中国平安在创新路上所遇到的涉税难题,一定能得到更好地破解,从而更深入地实施科技驱动战略,促进集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