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中国风”是怎么出圈的?

2023年02月13日 版次:07        作者:余霞 本报记者 贺艳

■快问快答

2月3日,重庆税务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曲中国风 讲诉你我的故事》,用一首中国风歌曲《山与云》MV唱出了重庆税务部门服务群众的心得和成果。新华网、澎湃新闻、腾讯网等媒体很快就主动转发,赢得网友好评。税务主题作品“出圈”并受到好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这首歌的策划、创作团队。

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这首歌曲?

答:今年是全国税务系统连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第十个年头。眼下,冰雪消融,溪水流淌,春天即将到来,所以我们决定在这个时节用一首歌讲述税务部门十年来不断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同时展现重庆税务人的担当作为、自信自强。

问:为什么做成中国风歌曲的形式?

答:形式服务内容。要想生动表达这首歌曲的主题,MV里会涉及山水、画卷、丹青等元素,中国风比较适合诠释这首歌的立意。此外,通过混搭戏曲片段、运用戏曲唱腔等表现形式,让作品充满浓郁中国风,也让歌声余韵悠长、深入人心。

一首好歌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听、朗朗上口、有记忆点。近年来重庆税务不断创新探索,制作了多首税收主题的抒情、R&B、说唱等形式的歌曲。2022年7月,介绍川渝两地车船税新规优惠的说唱歌曲一经发布,仅在重庆税务公众号的浏览量就迅速超过1.3万人次。此前的2021年12月,重庆税务与北京、安徽、广西税务部门联合创作的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仅在重庆税务公众号的浏览量就超1.4万人次。这次选择中国风歌曲,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全网浏览量超100万人次。

问:歌名《山与云》很有诗意,歌词将山城特色、地域文化与税收工作巧妙结合,让人印象深刻,创作和打磨过程是怎样的?

答:“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烟火中,低语着,四季的风铃。晨曦下,勾画着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丹青。在繁华的城市里邂逅,缘来是你,纵使陌生也能同行……”创作这首歌,我们用了整整3个月。我们的创作理念是歌曲一定要符合传播规律,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要展现重庆税务人守正创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形象,这就增加了创作难度。

为了写好歌词,我们组建了专班,还咨询当地知名创作人,最终确定以物喻景、以景抒情、以情动人,借鉴佳言佳句,结合实际,找准韵味。我们用2个月时间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进行检索,最终确定使用元朝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词牌,用云和山的关系映衬纳税人缴费人与税务部门的融洽关系,体现税收现代化离不开税务人积极作为、勇毅前行,也离不开纳税人缴费人的支持理解。

问:近年来,重庆税务利用融媒体方式宣传税收,效果不错。在提升税务题材融媒体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力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答:首先,要秉持受众思维。创作者要始终坚持为纳税人缴费人服务、为税收征管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定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创作出既能帮助纳税人缴费人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其次,要尊重平台特点。面对同一主题,创作者要根据不同媒介平台的属性和特点,制作出多种媒介形态的产品,从而形成有梯度、有角度的传播格局,用传播架起一座沟通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的“文化之桥”。

此外,要寻求创意表达。想让作品“出圈”,找准定位,结合特色,寻求差异化表达十分重要。要利用好融媒体产品语言亲民化、内容可视化等优势,把略显单调的文字信息、办事流程转化为场景化的图解插画、剧情化的创意视频,使大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甚至乐意转发,潜移默化地扩大政务服务融媒作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