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村来了“新村民”

2023年02月14日 版次:04        作者:蔡雅芸 何文

2月的四川省蒲江县铁牛村春意盎然,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曾在新加坡工作过7年的何孝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回到从小生活的铁牛村,带头成立铁牛村旅游合作社,成了村里的“新村民”。

在铁牛村,像何孝成这样从城市归来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原本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从事教育、金融、建筑等工作,却先后回到铁牛村,与老村民一同投入乡村振兴发展,成了村里的“新村民”。如今,这群“新村民”已经以铁牛村为创业起点,先后成立5家公司,参与铁牛村的乡村振兴建设。而吸引他们归来的,不仅有对故乡的眷恋,更有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密集落地。

“慧”种地推进生产生态融合发展

铁牛村连片种植着柑橘、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想要多赚钱,就要提高每亩地果子产量,要多打药,多施肥。这是传统农民根深蒂固的观念。由此带来的,是水果口感欠佳、卖不出好价。2020年开始,蒲江县全面推动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即“两个替代”。

起初,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使用有机肥会让农民投入增多,但果树的产量降低,果子还不好看,农民看不到这么做的好处。”蒲江县西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铁牛村驻村干部宋杰说。

幸好铁牛村里有一批回乡的“新村民”。这些“研究生”“海龟”以社群形式开启了在铁牛村的创业之路。

“新村民”租下9亩柑橘地,用来做完全实现“两个替代”的生态种植。在这9亩试验田中,“新村民”用酵素混合液替代农药治虫且不用除草剂。2021年,蒲江全县25万亩柑橘上市,加上疫情、霜冻等因素影响,农民水果收购价每公斤不到1元,但“新村民”试验田中的水果每公斤收购价高达5元。

老村民们看到“新村民”赚了钱,开始找“新村民”要酵素配方,也想做生态种植。2022年,“新村民”的柑橘田扩大至36亩,他们还开发丑橘果酒、丑橘巧克力、丑橘饼干等休闲食品,开办铁牛妈妈餐厅,举办乡村生活节,加上村集体组织游览服务、开办民宿等,铁牛村经济有序发展,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值得一提的是,“新村民”的创业路上,一直有税费支持政策相伴。国家税务总局蒲江县税务局干部在走访四川时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时发现,该公司的128亩土地中有一部分可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便主动联系当地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明确面积,成功为企业办理12.2万元退税。“新村民”创办的四川丑美生活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同样是受益者,作为年收入150多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其在2022年共享受税费减免4.6万元。“税收红利支持了企业的发展,让我们有信心为村里做更多的事。”铁牛村村企联合体财务负责人章晴说。

电商达人打通农产品产销之路

“新村民”不仅“慧”种地、搞旅游,还运营电商。在铁牛村“新村民”曾曾扩建起来的厂房里,堆满了打包完毕即将发往全国的柑橘和猕猴桃。

“现在到了丑橘的销售旺季,我们有50多个工人,主要是周边村民,他们从早上七点忙到天黑,一个月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曾曾说。

铁牛村村民普遍有几份收入,把田地承包出去收租金,或自己种田,请合作社统一管理,水果成熟后卖给曾曾或收购水果的中介,自己再出去打工赚一份工资。

就这样,铁牛村逐步摸索出一条“村企联合体+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的路子,实现了农产品打通产销,从第一产业起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良性发展。

不过,农产品都有周期性波动,做了7年电商的曾曾对此深有体会。2022年,因为疫情物流受限,一车车退回的果子让曾曾心痛不已:“卸下来还能用的果子以次果处理,但只能保个纸箱子钱,更多的是直接倒掉。”

好在,得益于自产农产品减免增值税政策及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曾曾的企业在2022年享受税费减免近百万元。“这让我们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曾曾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村民”投身乡村振兴,为了更好支持乡村初创企业发展,蒲江县税务部门在企业孵化阶段就提前介入,对其财务人员进行一对一辅导培训,第一时间将税惠红利送至企业。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新村民”成了乡村致富的“领头雁”,在充满生机的乡村田园中大展身手。他们正与老村民共同携手,努力建设一个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乡村生活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