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才能为改革创新贡献更多智慧。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财税话题备受关注。本期,围绕财税热点、人才培养等话题,我们分享几位来自高校的代表委员的履职心声和思考。
第一环节:
建言献策,聚焦财税热点
1.今年两会,您有什么提案(建议)?为了这份提案(建议),您做了哪些调研准备工作?
杨森平:在今年广东两会召开期间,我主要提出了《关于加快推动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科技创新,破解“用氢难、用氢贵”》的提案。我实地调研了广东省氢能应用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氢源少、供需错位,供氢不足已经制约珠三角地区氢能产业发展;二是氢能制、储、运环节较薄弱,当地氢源供应不稳定;三是加氢站少、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四是体制创新机制稍显不足,产业融合较为薄弱。对此,我提出了加快推动广东省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科技创新、加快推动和探索氨氢制加一体加氢站等建议。
李旭红:在今年北京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发挥政府综合治理效能促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的提案。由于我一直从事绿色、低碳相关的财税制度研究,所以有一定的积累,有助于结合北京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提案。
贺蕊莉:在今年辽宁两会召开期间,我委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税收改革要与共同富裕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高度结合的建议》,主要针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入收尾阶段、地方税体系建设进展不大的问题,从推动税收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作为辽宁省人大代表和辽宁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此前我经常参加各种调研,对财税体制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较多的思考。
2.每年两会期间,“财税”相关的话题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两会,您最关心的财税话题是什么?
李旭红:经过疫情冲击之后,我认为目前的经济建设关键点是重建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恢复市场流通。前期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对冲性的逆周期或跨周期财税调节政策,在新的发展时期,政策的导向如何转变及衔接,是我所关心的财税话题。
杨森平: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立法一直是税制改革与进步的重点与核心所在,今年我最关心的财税话题为增值税立法进程。
3.围绕稳经济的目标,您认为应如何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
杨森平:投资、消费构成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要利用好我国超大的市场规模充分释放消费需求,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居民消费。同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释放民营企业投资活力。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扶持,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贺蕊莉:对于稳经济目标,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说是“八仙过海”拼经济。从学者的角度看,给地方以高度的支持、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地方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李旭红:超1.5亿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民生和稳经济的关键。要稳住市场主体,从税收角度,可以通过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发挥税收中性作用、辅以适度的调节措施,助力稳经济。
4.进入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备受关注。财税政策应如何发力以推动共同富裕?
贺蕊莉:我个人比较关注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以及相应的收入差距问题,其中财税政策的作用空间非常大。正如奥地利财政社会学家鲁道夫·葛德雪所言,“一旦税收成为事实,它就好像一柄把手,社会力量可以握住它,从而改变社会结构。”因此,从税收角度来看,应促进提高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对小微创业者给予税惠扶持政策,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
杨森平:应当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低收入群体幸福感。同时,提高直接税比重,充分发挥直接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此外,应进一步完善财产税制度,充分发挥其保障社会公平职能。
李旭红:推动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收入分配的不断优化来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因此,财税领域可以从优化收入分配着手,推动共同富裕。
5.一直以来,“民生”热点就是两会关注重点。现在社会上既有“大厂裁员”,也有“返乡创业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高校、企业该如何发挥各自作用,鼓励大学生多元化就业?
李旭红:在经济环境有波动的情况下,就业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增多。社会各界应增强责任感,正确引导年轻人辨识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从中获得个人价值的提升。政府方面,应出台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高校方面,应为大学生设立有助于其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传授体系,积极搭建与社会联系的实习及就业平台,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发展;企业方面,应把吸引大学生就业、为国家培养人才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事项,通过与高校进行课程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杨森平:政策方面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如提供大学生无息或低息创业资金贷款等。高校可以提前开设相关创业就业课程及讲座、提供专项创业带教培训,实现全程就业指导;企业应继续开展“以工代训”;政府部门可以持续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培训补贴、就业补贴、担保贷款及贴息,特别是加大对毕业生的支持力度,稳定基层就业规模,拓宽就业渠道。
第二环节:
传道授业,培养财税人才
1.“教师”和“学者”的身份、经济研究的背景,为您的 “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之路带来了哪些优势和特点?
李旭红:作为一名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适逢国家改革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对所学所得的重要升华。财税专业背景带来的优势体现在我所从事的宏观经济领域研究,例如财税政策如何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等可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的智库成果,为我的政协委员履职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我的研究成果可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能够更好地将国家的政策体系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及重点,用教师的身份传道授业解惑。
杨森平:教师的身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使我能更好地为“祖国的未来”全面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学者的身份让我时刻保持学习的习惯,特别是在当下社会更新迭代飞速的环境之下,能够督促我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为国履职;经济研究的背景让我能更好地将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从经济学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状况,更好地贴近大众,为民尽责。
贺蕊莉:作为经济研究者,平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参政议政和履职为民方面确实很有帮助。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能够较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并且对政府的边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提案建议的质量。在履职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地为其他代表委员解释政策,让大家理解、配合政府,提高大家对政策的遵从度。
2.从另一个角度,代表委员的履职过程,对您的教学、科研工作有什么启发?
贺蕊莉:财税问题的专业性程度高,理解起来有一定门槛,与学生的生活是有距离的,接触之初不太容易理解和“想象”。而作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履职过程就是一个检验和实践经济学理论的过程,实践是鲜活而具体的,对教学实践非常有帮助,可以避免纯学院派教学在一些问题解释上的误区,也有助于在授课中深入浅出地讲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的履职过程中,调研等工作也可以检验我们的经济学理论,有助于发现一些理论上的理解和论证误区,有时候能够对理论起到修正作用,对科研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杨森平:政协委员的履职过程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财税政策中的重点、热点,使我的教学、科研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不仅如此,作为政协委员,在深入调查研究中的所见所闻,使我的教学、科研工作更“接地气”,研究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意义。
李旭红:政协委员的履职,需要从一个专业的学者角度提升到更宏观的国家、社会与人民的视野。这些履职经验会更好地帮助自己把握方向,做好对接国家战略及地方发展的教学、科研、智库研究工作。
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积极探索一流税务人才的培养及评价方式上,高校应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杨森平: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面向税务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及司法部门等各用人单位,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税务人才。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突破: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二是让学生充分了解税务稽查、税务筹划以及税务代理等高级税收实务并熟练掌握其分析方法与操作技能,使其具有解决实际涉税问题的能力;三是锻炼学生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引导其正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习赋能、提升学习效率。
李旭红: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及培养方案上,应与中国的发展紧密结合,把握正确的培养方向,使我们培养的财税人才未来能够为国家所用,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师资及学生的培养上,应注重课程思政,不能培养出只会寻求税法漏洞而避税的“人才”,而应该培养能够胸怀国家、拥有国际视野,并能够使税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才;在税收学科设置层次上,不能仅仅停留在税务硕士阶段,应及时研究税务专业博士的设置,以增加我国税收人才的储备,发挥我国税收人才在国际经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贺蕊莉:在一流税务人才的培养方面,目前存在一种以考试代替教学、思考的现象,即学生一入学就准备参加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甚至许多同学在课堂上都在阅读考试辅导书,不注重跟着老师的节奏思考问题,除了资格考试,之外的学习都只是为了拿文凭。应对这一现状,个人认为,要从教学安排、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工作。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把资格考试相关的学科课程安排靠前一些,这样不仅对学生考证是一种帮助,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有心思学习其他课程;作为老师,则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巧,多与学生互动,在课堂讲授中要“抓眼球”,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逐步掌握财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