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曾霄 通讯员雷晴 林丽萍 彭艺冲)近日,22岁的应届毕业生施佩如,通过招聘会入职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与他一起入职的还有30多名应届毕业生。“厦门发展前景广阔,再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我选择了在厦门就业。”施佩如说。
作为辖区用工大户,新凯公司有员工近5000人,今年又新招了近200人。“税惠政策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增资扩产、稳岗招聘的底气。”公司经理冷彦说。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冲刺“开门红”更有胜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厦门市内高校云集,全市25所高校每年有4万余名毕业生。为了让青年人才“留厦来”,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在集美辖区试点推出全国首个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顾问团,出台新办企业套餐、税费政策服务、融资服务等10项举措,将便民办税春风吹进高校,精准扶持创业,带动青年大学生就业。
“集美辖区有超过45%的青年人口,我们将多个部门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将好政策、好资源精准送到两岸青年手中,帮助他们在厦门就业创业中茁壮成长。”顾问团代表、厦门市集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吴莹琳说。
南屏峰(厦门)茶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堃是厦门兴才学院2023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顾问团的帮扶下,企业从最开始3个人的校内小团队,渐渐发展到现在15个人的小规模公司。他说,在创业起步阶段,各方面都需要资金,税费优惠缓解了他们不小的压力。王堃算了一笔账,公司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一年可以节省数千元。“别看总额不高,但对于精打细算的初创型企业来说,这是雪中送炭。”
厦门市税务局还加强高校联动,推出了更多服务举措:在高校设立“税法加油站”,开展新办企业涉税事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辅导,为大学生上好创业“税务第一课”;举办“圆梦创业分享会”,邀请知名企业家传授创业经验、分享财税管理心得。扎实的工作得到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点赞:“税务部门与高校积极探索税校深度融合新路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注入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