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打造一流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

让每一次税务执法都彰显公平正义

2023年02月28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赵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式。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税务系统点多、线长、面广,离市场主体最近,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频度最高、联系最紧密的政府部门之一,其执法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近年来,各地税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刚”“柔”并济、“管”“服”并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进税收法治建设,努力让纳税人缴费人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日,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评选结果揭晓,国家税务总局通化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枝江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防城港市税务局稽查局、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税务局稽查局、国家税务总局林芝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西城区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温州市税务局法制科、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二科9家税务系统单位获此殊荣。

加强领导,

有力有序推进依法行政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印发以来,各地税务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内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依法行政工作重点,研究部署依法治税各项任务,保障法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在税收法治建设工作中严格落实责任,将税收法治建设工作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确保部门有目标、岗位有任务、个人有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地税务部门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学法清单制度、学法考评测试制度等,深化落实党委会前学法、专题会议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等制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及其传播的思想是规范税收执法的重要标尺,也对稽查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增强税务稽查队伍的法律素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防城港市税务局稽查局局长伍浩在“每周学法”晨会上带头分享了自己学习《民法典》的感悟。

学理论、学法规、学案例,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机关内学习蔚然成风。在湖北枝江,十几名税务青年夜学宪法、行政法、税法,为自己加油充电;在北京西城,税务干部归纳整理行政复议典型案例,以案明理,总结经验启示;在西藏林芝,公职律师们研究近期行政诉讼事项,从法理角度讨论行政执法方式的待优化之处……税务干部正不断在学习实践中提升法治素养、提高执法能力、防范执法风险,努力成为税务执法精兵强将。系统上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行政执法工作体系不断健全。

执法为民,

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

行政执法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税务部门要时刻牢记执法为民的宗旨,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力度与温度共存

走进北京市西城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映入眼帘,其中一面印有“热情服务 一心为民”锦旗背后的故事尤其令记者印象深刻——这居然是“罚”出来的。

原来,北京某书画院因连续多期未进行纳税申报,其法定代表人来到西城区办税服务厅接受处罚。“纳税人不了解纳税申报的相关事项,收到处罚单时很紧张。我们先安抚其情绪,和他讲清了处罚依据,辅导其进行了补充申报。”税务干部王之钰告诉记者,在了解到企业没有专职财务人员后,她当即将其涉及的各税种纳税申报期及电子税务局操作整理成办税指引,对其进行了详细辅导,并告知有涉税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咨询。税务干部的精细服务让纳税人备感温暖,不久后便再次来到服务厅送上锦旗。

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针对部分事项,税务部门推行说理式执法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在税收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税务部门总结梳理出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约谈警示、立案稽查、公开曝光的税务执法“五步工作法”,引导纳税人积极纠正违法行为。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守住执法底线,让税务执法体现威严,同时积极使用非强制性执法方式,注重执法温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这样既能达到监管效果,又能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北京市西城区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崔宏说道。

——监管与服务并重

税务部门不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和“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体系。对经济运行中的新业态新情况新问题跟进监管,对偷逃税多发行业和领域依法严查,有效防范风险隐患,起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广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二科针对人民群众“看病难”“药价贵”等问题,连续开展“1101”“飓风330”专项整治,打击震慑涉医药领域虚开发票的利益链;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税务局稽查局在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期间,查办一起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9人,挽回税款损失1294万元,阻断留抵退税1955万元,斩断伸向退税资金的黑手;广西防城港市税务局稽查局税警联合小组成功查办一起虚开发票案,涉及税款476.73万元,该案也成为近两年广西十大虚开骗税违法犯罪案例之一……

税务稽查部门不仅是打击涉税犯罪、维护税收秩序的生力军,也是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一份子。

广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二科在对某物业公司实施检查中发现,该企业错误划分了租金收入类型,导致账务处理有误。由于调整账务需进行以前年度会计调整,较为复杂,财务人员不知如何操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检查二科干部闫晗及时联系财务人员,从核对和规范会计分录、账簿入手,深入浅出地为企业讲解相关规定和要求,手把手辅导其完成了账务调整。

“税务部门的工作很到位、很贴心。希望税务部门能继续为我们送政策、解难题。”该企业财务人员说道。

“执法部门不应只进行监管,更应当加强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辅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二科负责人周耀文表示,“部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较高,但由于对政策掌握不到位,导致了涉税风险。税务部门有责任察实情、办实事,在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同时,引导企业规避涉税风险,助力企业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翟继光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税务部门采取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等执法方式体现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让违法者认识到错误且发自内心愿意改正,由此不仅可以起到法治宣传作用,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纳税人重复违法。

探索创新,

大胆尝试实现更多突破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资源配置不同,纳税人缴费人的数量与特征也不同。多地税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举措,促进税务干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能。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税务部门将党建和税收执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活力新潜力,不断提升税收执法水平。

防城港市税务局稽查局与第一稽查局于2022年联合成立稽查党支部,将综合、检查、执行等不同部门间的人员进行整合,合署办公,共同管理全市稽查业务,进一步激发稽查队伍活力。防城港市税务局稽查局局长伍浩介绍,合署办公后,组织“双随机”抽查纳税人自查户数及其他稽查督导户数同比增长62.5%,普通案件由3个月至6个月结案,缩短至不超过2个月结案,结案时效明显提升。

广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二科打造“稽查圆桌”党建品牌,发动党员团员干部、业务骨干在圆桌会议分享执法经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并扩展联动税务稽查审理科以及海关、公安等部门,让“稽查圆桌”成为跨部门法治交流的桥梁纽带。目前,“稽查圆桌”党建品牌已成为广州税务稽查部门党建引领法治建设的样板品牌。

——精诚共治凝聚合力

持续推进税务行政执法合作,通过联合不同科室间的专业人员,打通与公安、法院、高校等的合作渠道,税务部门正打通内外,逐渐凝聚起更广泛的法治力量。

为增强行政执法的力度、广度,黔南州税务局稽查局以税警联合办案指挥中心为依托,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联合制定了联合会商机制、系统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六项机制,明确了部门间配合责任,进一步提升案件查办质效。

针对企业破产业务流程复杂,清算重整中欠税征管难的实际,温州税务局以温州作为全国首批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联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实现破产、执行程序中税务部门主动和全面介入。“该制度有效维护了税收债权利益,近五年为温州全市累计保全国家税款超20亿元。”温州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蔡景像介绍,该项目曾获评浙江省税务局优秀管理创新项目,相关做法被全国借鉴运用。

枝江市税务局联合湖北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打造税收法治科研基地和实习基地,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围绕主观故意认定、执法风险防范等理论与实务问题开展研讨,为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执法水平提供建议。

——优化程序提高效率

创新,从发现问题开始。围绕百姓关切,税务部门从实际工作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推广,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

为进一步推进精确执法,通化市税务部门目前已全面推广优化税(费)源管理方式,细化梳理130余项税源管理职责,根据业务类型,将税源管理部门划分为日常管理类、风险管理类等5类岗位,税务干部从“管户”转变为“管事”,精细化分工,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管理效率。

无独有偶,北京市西城区税务局也在进行探索,推动执法方式优化、征管效率提升。2022年4月,在“一把手走流程”活动中,西城区税务局反映,在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中,某些不予处罚决定的流程较复杂,纳税人办理该项业务的等候时间往往在30分钟以上,增加了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建议将其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得到了税务总局的认可。系统改进后,目前纳税人在10分钟以内便可走完所有流程。

成果共享,

共同沐浴公平正义阳光

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提升行政执法水平的标准要求和目标指向。通过税务执法,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是税务部门的不懈追求。

——稽查护税打击违法犯罪

近日,税务部门曝光网络主播贾亚亚、加婵婵涉嫌偷逃税款,纳税人刘晓珊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等多起涉税违法违规案件,持续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

税务稽查是税收执法的拳头和尖刀,打击有力是稽查人员的责任和使命。税务稽查部门紧盯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和虚开发票等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以“大数据+信息整合”为基石,不断推动案源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形成数据化分析、集中式研判、风险式推送、团队化作业、动态化督导的全方位、全链条化打击工作模式,有效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防城港市税务局稽查局副局长赖海云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抓牢稽查主业,落实《关于做好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精诚共治,提高行政执法综合震慑力,共同为打击违法犯罪贡献力量。

——定分止争促进和谐稳定

2月22日,在黔南州税务局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委员会上,公职律师陈清梅作为列席成员旁听了关于管辖权争议的案件讨论,并在会后结合案情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是今年春训以来陈清梅参与的第三次旁听学习。

税务公职律师作为税务部门的专业法律人才,是推动税收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36个省级税务部门建立千余个公职律师涉税争议咨询调解中心,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源头化解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纠纷争议,更好地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日前,各地税务部门春训陆续拉开序幕,税务干部进一步提升法治素养和行政执法能力,总结分享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专业所长,服务税收工作,践行公平正义。

——规范执法提升公信力

执法规范化程度越高,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就越能在全社会形成,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就越强。近年来,税务部门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推动税务执法从经验式执法向科学精确执法转变,不断健全税务执法规范约束,编制发布各级税务机关权责清单,强化税务执法监控,让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不断提升税务执法公信力。

2023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启动以来,在规范执法提升方面,税务部门推出优化企业所得税政策风险提示服务、探索优化新设立纳税人纳税信用复评机制等措施。枝江市税务局计划联合科技局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认定质量,并常态化开展风险提醒及政策宣讲。

“公正文明的税务执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也是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北京市盈科(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兵表示,“税务机关、税务执法人员在秉公执法中体现文明服务,在文明服务的基础上严格公正执法,赢得社会以及纳税人的信任与信赖,这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税务部门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不断优化执法方式,维护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秩序,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税,持续推进税收法治建设,以高水平行政执法引领带动法治政府建设,让所有纳税人缴费人共同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参与采写:何爽 徐卫兴 张鲲翼 田江韬 姜文婷 付思 虞立教 伍美红 何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