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潘越: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2023年03月01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姜赫 曾霄 通讯员 雷晴 江肖玮

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中国经济活力正逐步得到释放。近期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发力,GDP增速、CPI涨幅等关键指标如何设定,一系列中国经济政策强信号将在全国两会上释放。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潘越进行了采访。她认为,经济回暖一个重点问题是如何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潘越建议,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以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潘越告诉记者,身为人大代表,履职过程让她收获满满。通过从一线声音及大小会议中总结经验,她得以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理论基础,进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潘越着眼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加快经济复苏,将提交关于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经历疫情三年,全球经济政治环境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对此,潘越表示,在助力“稳经济”方面,财政政策总体需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加力提效,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同时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货币政策总体需稳健中性,精准发力,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真实贷款成本,激发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同时保持流动性及物价合理。货币和财政政策要在重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科技攻关、设备更新改造、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和结构性发展机会中,同产业、科技和社会政策积极配合、充分协调,以实现各种政策的协同并进、效能放大,共促高质量发展。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潘越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商事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建议,都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长期以来,潘越积极和福建的企业家群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财政厅、税务局等政府部门接触,综合各方意见,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当下经济发展过程的痛点难点,然后结合专业技能,提出能够真正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眼下,潘越最关注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加快经济复苏问题:“近期全国各地开足马力加速经济回暖,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如何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我国民营经济在解决就业、贡献税收、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因此,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推动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是一项值得高度关注的财税议题。”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字经济相关的法律规范日益完善、渐成体系,但是监管仍待细化、体系仍待完善。对此,潘越指出,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意味着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先机,但由于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成果往往具有无形性、易复制、易被侵权等特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时下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从税收角度而言,潘越认为,在智慧税务建设、税收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需要针对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对税收数据确权、税收数据获取的正当性边界、保护期限等关键问题应予以重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