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税收制度的因素是什么?全球化给税收结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政府在减少收入分配不均中如何发挥作用?我们该如何向富人征税?世界上存在一种最佳税制结构吗?在最近出版的《税收制度的生态》一书中,作者维托·坦茨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本书作者维托·坦茨是一名意大利裔财政学家,现今已88岁,他拥有超过半个世纪的丰富一线财税实践经历和大量的学术成果产出,现今仍旧活跃在经济研究和实践观察第一线,目前的研究重点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坦茨于1990年以来担任国际公共财政学会名誉主席,是欧洲中央银行、世界银行、美洲国家组织和美洲开发银行的顾问。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及美国大学任教期间,他公开发表超过220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权威经济学期刊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等,有20多本专著以多种语言出版。
《税收制度的生态》一书英文版于2018年出版,是坦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涉税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成果的集中展现,其核心观点是税收制度由税收生态决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普世的最佳税制或税收理论。全书基于历史数据和历史进程中相关税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系统分析了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税收技术发展和全球化等因素对税收制度的影响及税收本身的复杂性,并就向富人征税问题、金融危机前税收问题、税收与经济公平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税收水平低的原因和财政能力加强问题等进行了思考,也对拉丁美洲税改实践和联邦政府税收共享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坦茨在书中用生物演变规律类比税收制度改革规律。他说,为了适应所处的环境,达到生存繁衍的目的,生物会对自身进行调节,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与生物相似,为保持稳定和发展,税收制度也要随着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税收生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工业化程度、收入分配、经济开放和全球化程度、政治制度、会计水平以及技术发展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与其相适用的税收制度自然也不尽相同。税收制度由税收生态决定,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适的最佳税制。各国应对税收制度保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动态调整。
本书的中文版由笔者与泰国国立发展管理研究学院英语教学专业在读博士王潇、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吕希梅、柳华平共同完成。笔者在学生时代就在柳华平老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之后也一直多受指导和支持。2018年11月,笔者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访问学习,柳老师特地叮嘱寻找一本好的税务专业书籍翻译推介到国内,这也成为了本书翻译工作的开端。
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和坦茨通过邮件进行了很多次交流,尤其对于个别术语含义的讨论和分析,得到了积极回应。在互动过程中,坦茨不仅详尽解释了相关疑问,还时常分享他的近作。在耄耋之年仍旧笔耕不辍,这样的研究态度令笔者感到敬佩,也为团队的翻译工作带来督促和激励。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税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思考分析和研讨总结我国当前税收生态的新特点,并因势利导创新税收制度和税收治理体系,是当代税收学人、税务行政人员和税务代理人员的共同使命。从税收学术角度向外延伸,了解外部情况和经验,可以更好地支持我国税收治理水平提升。推荐本书,希望能够为各领域的税收专家以及致力于税收、公共财政的经济学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评估税收和税收制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