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万物长,三月田间春耕忙。辽宁省瓦房店市西杨乡的苇套农场里,一派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景象。这里有8个种子繁育基地,1400余座设施大棚,全年恒温、春意盎然,果农菜农们正忙着进行人工授粉。
“我们只需要把这个父本的花朵处理一下,插在母本的花蕊上,等待种荚成熟,结出种子,进行选种、加工后,今年的第一笔出口订单即可交付韩国公司了。”大连盛鸿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赫介绍。
盛鸿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蔬菜、花卉种子繁育、加工和栽培技术提供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经过20年的深耕,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龙头企业,以年产种子200吨的成绩领跑全国。
“农作物种子繁育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经历漫长的试验周期,风险高、回报慢。税务部门及时送来政策红利,打消了我的顾虑,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回想创业路,张赫感慨不已。
“当年乡政府决定农业升级,我就立志成为探路人,但成立公司、发展产业对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实属不易。税务部门主动派人上门,辅导我们登记落户,实地了解农产品品种,宣传优惠政策,确认免税范围,为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资金。目前,我们一年的免税销售额已经达到5700余万元。”
作为首批获得国家级备案的出入境种苗进出口企业,盛鸿公司不断引进先进设备,钻研培育、烘干、检测等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价值,与30多家国内外知名种子企业和国际育种机构开展深度业务合作。“技术和创新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得益于税务‘春风’的温暖相伴,我们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越走越稳。”
国家税务总局瓦房店市税务局自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以来,每年都会联合瓦房店市科工局、工商联、行业协会等部门,开展税企座谈和政策宣讲活动,张赫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越发认识到依靠科技赋能,抢抓绿色发展机遇的重要性。
“我们的种子想要走出国门,就要面临各国不同标准的检测关卡,所以提升品质是唯一出路。税收优惠政策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是我们探索发展的底气。经过不懈努力,我们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优良种子与植株实践操作认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如今,张赫对企业购置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亏损结转年限延长、出口退税等政策,都如数家珍。2019年,盛鸿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当年即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62.8万元。
去年,张赫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其创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拥有了各类实用新型技术17个,著作权9个。“我们的省级质量检测实验室,可以进行种子净度分析、发芽率试验、纯度鉴定、土壤农化测定等项目检测,保障每一粒种子的‘盛鸿出品’质量。”质检技术部经理邵晓芳是扎根盛鸿公司的第一个研究生,“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科技是发展的芯片,乡村振兴的天地大有可为。”
实现创业梦想的盛鸿公司也在努力奉献家乡、回报家乡。如今的西杨乡,农户家家都配备了智慧大棚。西杨乡现有生产合作社42个,家庭农场173家。40个品类、千余个品种的蔬菜、花卉种子的繁育和加工,让小乡村走上了致富路。“我们不光可以免费使用大棚,还能学到专业技术。我们的种子在国外一粒就能卖到十几元,一年收入非常可观。”种植户张德奎说。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是盛鸿公司的特色。该公司不断做强产业链条,实现了企业发展和人均收入增长的双赢。针对农业合作社及农民群体,瓦房店市税务局及时送政策、送服务,通过上门辅导、电话回访、线上答疑等形式,为合作社和农户解决涉税问题。
“现在电子税务局、爱连·塔可思智能问办、大连税务APP等咨询渠道多种多样,税务部门将智能化服务送到了农户家中。”张赫说,他会带领乡亲们继续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品牌,擦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