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随着“以数治税”不断深化,税收征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税收大数据在税收治理各领域的深层次运用进一步强化。在此背景下,企业设置税务分析师这一复合型新岗位越来越有必要。
从一些率先“吃螃蟹”的企业实践情况看,设置税务分析师岗位,可以让专业人士对企业自身的涉税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和监控处理,能够产生巨大的管理效益乃至经济价值。企业的涉税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及历史纳税数据等。税务分析师可以熟练运用专业涉税数据梳理和分析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集中化、标准化处理,进而逐步厘清原始业务数据与纳税申报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从中发掘潜在价值,为企业进行精准的“税务画像”。
举例来说,税务分析师可以进行增值税税负总览、税负毛利变动率比差等操作,并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让企业决策层通过税负变化直观快速地了解毛利变化情况,进而及时发现业务经营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税务分析师还可以基于企业的“税务画像”,对企业开展全税种分析,涉及发票开具、抵扣、纳税、税负成本测算、税务统筹规划等,实现对企业各个层级信息的集中管理,从税务角度为企业投资决策、市场交易、业务布局等提供灵活且及时的决策参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税务分析师充分施展才干、切实创造价值,企业仅设置岗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围绕这一岗位明确目标定位、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流程规范等。特别是要为税务分析师配置税务数字化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这一方面能让税务分析师获取足够多的数据“活水”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另一方面,能让其掌握对海量涉税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金钥匙”,从而促进一系列高质量的分析成果产出。
笔者认为,企业在设置税务分析师岗位时,应同步健全企业内部税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结合这一岗位的职责定位及税务分析师的专业水平,妥善配置税务信息化工具,必要时可以寻求外部专业税务信息化机构的帮助,以达到“人、岗、机制、工具”的有效协调,从而让税务分析师更好地施展才干,助力企业全面释放涉税数据“金山银矿”的潜能。
(作者系深圳高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