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鹏城“渔”味长 耕耘蓝色“高产田”

2023年03月22日 版次:04        作者:张博 钟杰云 张力文 本报记者 林建荣 邹国金

三年内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00亿元、远洋捕捞量6万吨、渔业文化地标数量超过3处,逐步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打造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深圳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日益明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深圳依托渔博会等重点项目,不断形成渔业新经济增长点,高质量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在深圳渔业做优做强的进程中,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始终靠前服务、多点发力,助力渔业劈浪前行。

助力转型,建设“蓝色粮仓”

2022年9月,深圳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项目”通过可行性论证。该类型船是我国深远海养殖业的“大国重器”,可依需求寻找合适水域,随时节、水温变化转场生产,有助于发展绿色工业化养殖。

“2022年底,这4艘船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2.9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大百汇实业集团是该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方,大百汇执行董事徐军民介绍道,“深远海养殖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端牢国人饭碗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化、规模化转型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是我们非常看好项目的前景。”

据了解,该项目涉税事项复杂、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针对这一情况,深圳市盐田区税务局携手广东省客家商会、大百汇集团开展“税企党建共建”活动,签订《税企党建共建意向书》。以税企党员服务联络站为载体,盐田区税务局不断畅通税企常态化沟通渠道,助力大百汇养殖工船这一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落地落实。联络站“税援团”为大百汇进行“全身体检”,梳理工船承建合同涉税条款,指导开展税负测算、把控风险防控关键点,规避涉税风险,依托税收大数据比对分析,筛选归集大百汇符合享受条件的税费优惠政策,以“打包式”服务精准推送。

2022年,大百汇共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约1272万元。“‘税企党建共建’增进税企互信,税费优惠政策及时落地使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推进转型。”大百汇党委书记、集团副总裁张彩联说。

养殖工船项目回报期长达8年,其随后的税收申报涉及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扣除等较为复杂的事项。对此,“税援团”成员张琼说:“我们将紧密关注项目进展,做好答疑和辅导工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贴心服务,打造更优“圳品”

深圳毗邻南太平洋,亚太深远海产品回运距离短,拥有海鲜冷链进口的先天优势。位于大鹏湾北岸的盐田港是华南最大冻品进出口口岸。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智慧港口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建设智慧冷链物流园区,致力于让更多深海“圳品”走上8000万湾区居民的餐桌。

与进口冷链同样快速高效的,还有深圳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税务干部通过后台数据筛查纳税申报和开票信息,及时发现优惠政策应享未享情况,通过网格化政策推送、点对点辅导等方式,在“走出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涉税问题上为企业准确号脉,提速优惠政策落实。2022年,盐田区税务局为深圳港集团高效落实1800余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

“退税款及时到账,让我们对打造中国现代远洋渔业产业示范区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深圳港集团财务人员王晓景说,“我们将持续挺进‘深蓝’,助力建设盐田现代渔业综合发展区、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

2022年,深圳港集团完成Y3进口生鲜产品查验中心改造并投入使用,迈向大湾区生鲜产品重要进出口岸和交易中心之路越走越实。据悉,深圳港集团旗下盐田国际现已建成4000个冷冻柜插座,码头内外共有两个冷链专用恒温查验场和6个冷库,库容共计20万吨,服务范围涵盖大湾区乃至全国。

解忧纾困,重拾休闲渔韵

海洋不仅盛产美味,还为人们提供游乐空间。

深圳市金色海岸实业有限公司是深圳第一家集海上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企业,开发了极具海滨城市特色的“海上观光”休闲、旅游项目。然而,2022年是金色海岸最困难的一年,全年接待观光和交通人数仅9万人次,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就在企业犯愁之际,盐田区税务局干部主动上门介绍、辅导享受税费减免政策。

“税费优惠政策及时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2022年,我们顺利享受交通运输业增值税减免、附加税费减半政策,减免税费42万元,真是很暖心的支持。”金色海岸办税人员王浩向记者介绍道。税费优惠的“及时雨”帮助金色海岸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当前,休闲渔业正在迅速恢复。金色海岸计划结合深港海上渔旅创新综合体标杆工程,陆续开通大鹏半岛、惠州三门岛及汕尾等海上旅游性质的客运航线。“看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出游热情高涨,我们对未来信心更足。”金色海岸相关负责人说。

《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印发实施,首届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即将举办……深圳税务部门将继续发挥税收职能,助力深圳跑出渔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度”,耕耘蓝色经济“高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