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勇:

税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

2023年03月31日 版次:04        作者:本报记者 贺艳

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工具,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使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呈现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从“蛟龙”入海到“神舟”飞天,从“嫦娥”奔月到“天眼”探空……很难想象,在这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背后,都有同一家企业——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铝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材料作为保障。“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成就,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西南铝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勇告诉记者,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工具,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使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呈现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使得西南铝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铝加工品牌。

漫漫征途,创新不止

作为军工配套企业,多年来,西南铝业承载了中国航天与国防军工发展的希望,是中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材料研发保障、高精尖铝材研发生产和出口核心基地。从开工建设起,西南铝业便一直备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邓小平亲自选址,毛泽东、周恩来亲自过问建设进程。

据记者了解,西南铝业的前身,是甘兰铝镁钛加工厂,是20世纪50年代末原苏联的援建项目,最初选址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城。由于历史原因,原苏联终止执行协议。对此,中央决定该项目由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建设。1965年7月1日,中央决定把工厂从兰州迁往重庆。1979年,西南铝业出口我国第一块铝材;1992年,公司的特薄板生产线投入生产,填补了我国高精度、高性能特薄铝板带产品的空白;1998年,西南铝业成功研制首批地铁和高速列车车厢用大型铝合金型材。

50多年来,西南铝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项项“第一”,却也有许多坎坷。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国家实行基建投资“拨改贷”,实施了大规模改扩建的西南铝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即使在亏损、改制等困难时期,公司也从未放弃创新。

采访过程中,黎勇边翻看历史资料,边向记者介绍,在改制后的三年间(2001年—2004年),西南铝业投入资金近3亿元,进行182项技术改造,对老生产线进行填平补齐,通过实施“债转股”,解决了债务过重问题,并依靠自主研发,扭转了9年亏损的局面。

随着一系列困难的克服,西南铝业再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此时,国家的税收政策,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提供了有效助力。据了解,国家对相关产品实施增值税退税政策后,西南铝业成为首批享受该优惠政策的企业之一,该政策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使其有了更多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工程材料研发,这为企业接下来持续开展一系列重大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税收支持,完成“蝶变”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共同入驻“天宫”空间站,这一重大成就的背后,有着西南铝业的身影——西南铝业向“问天”实验舱和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分别提供了70%以上及60%以上的关键铝合金材料。

据介绍,这些高精度、高表面、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品种规格多、构件尺寸大、形状复杂、工艺难度大,其制造技术长期被外国垄断和封锁。为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并满足国家关键尖端材料的需要,西南铝业大胆进行自主研发,最终突破重大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铝合金尖端材料国产化。

“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技术突破,得益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为公司研发和创新加力。”黎勇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为企业集聚了更多资金要素资源——2019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比上年增加407.5万元;2020年增加扣除金额1438.2万元;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西南铝业的加计扣除金额再次增加,当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规模达1.78亿元。

黎勇表示,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铝价震荡、能源价格上涨给生产经营带来的严峻挑战,西南铝业之所以坚持加大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真金白银”的持续注入是信心来源之一。而在技术创新的带动下,企业的产量和利润连创新高。2022年,西南铝业完成外销产量63.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14.7亿元,利润6.27亿元,取得了建厂56年来最好的成绩,企业成为迈向世界铝加工“第一方阵”的领军企业。

面向未来,持续研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南铝业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重庆市“两江学者”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余人,建有院士工作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黎勇告诉记者,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吸引和集聚人才要素资源,发挥了促进作用。比如西南铝业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税率15%的优惠,2021年减免企业所得税139万元,2022年上半年减免所得税872万元,这些减税资金用于增加人才福利、加强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才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快企业在更多重大科技项目上的研发进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而在支持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上,税收政策正持续“发力”——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3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这对我们加快科技创新来说,又是一个重要利好。”黎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