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
明代思想家袁黄在《了凡四训》中写道:“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在袁黄看来,改过有三重境界,不同境界带来不同效果。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也不是天生就有“免疫力”,难免会面临各种诱惑、思想“蒙尘”。王阳明曾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意思是说即便是大贤人也免不了会有过错,但由于他们能改正,因此并不妨碍其最后成为大贤人。可见,过错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对于犯错后的改正过程,袁黄认为:“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即最好的改过之法是修心,让内心在当下清净纯一,心念一动就能立即察觉,一旦察觉到,心念就消失,将错误消除在萌芽之中。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就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来改正;如果这样也做不到,就需要针对具体事情来规范自己。正行、明理、修心三个不同层次的改过之法,与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一一对应。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曾引用了《资治通鉴》中的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创造辉煌的法宝。经过长期探索,党内形成了一整套防错纠错的有效做法,其中便有“正行”“明理”“修心”,我们党也在一次次改过纠错中吸取经验教训,发展壮大。同时,党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创新学习教育载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内集中教育等,不断促进党员干部提升党性认识、增强思想自觉,从根本上防止错误的产生。而身为党员干部,一旦犯了错,就要正行,即就错改错,不逃避问题。还要明理,即明白过错产生的原因、危害、教训等,继而防止同类错误再发生。更要修心,即加强内心自我修养,提升自我净化能力,做理想信念坚定的党员干部。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要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6个方面的问题,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身为党员干部,更要懂得“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的道理,固本培元、强身健体,从党的性质宗旨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看待不足,坚持不懈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持之以恒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争做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