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分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然而另一部分中小企业保持了盈利水平的上升。这部分企业在依靠什么盈利?
近段时间,澳洲会计师公会通过调查亚太地区11个主要市场的4200多家小微企业,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科技创新。
调查显示,亚太地区高增长型小微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通过技术投资提高盈利水平。其中,61%的中国内地受访小微企业在2022年通过技术投资提高了盈利水平,高于亚太地区均值55%;93%的中国内地受访企业预计在今年进行创新,高于亚太地区均值76%。企业技术投资领域不仅包括硬件,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此外,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向科技顾问咨询专业建议的中国内地受访企业的比例分别为56%和41%,均高于亚太地区均值的46%和29%。
“中国内地小微企业在技术投资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委员会会长诸斌说,“以上投资举措,体现了小微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投资不但为了赚取短期利润,更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
对于中小微企业投资发生的转变,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将资金用于创新发展。诸斌预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实施,将有力引导中小微企业继续关注科技创新,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
上述“93%的中国内地受访企业预计在今年进行创新”等数据,引起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的关注。他认为,这些数据印证了我国已形成全民重视创新的文化环境。他建议,为更好地鼓励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应逐步从税基式优惠转向税率式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属于税基式优惠,主要关注企业研发投入,不涉及研发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相比之下,一些国家通过实施‘专利盒’制度,对企业及个人的专利所得给予优惠税率的做法,就考虑到研发活动的产出,能更好地激励企业高质量开展研发活动。”田志伟说。
诸斌认同田志伟的“创新文化说”。对比澳洲会计师公会近5年调查数据,中国内地受访企业在技术应用领域方面,连续领先于亚太地区其他市场。“创新已体现在中国内地小微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诸斌进一步用数据说明这一点:89%的中国受访企业通过线上销售获取收入,94%的企业通过数字支付技术获取收入,98%的企业通过社交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中国内地小微企业正在充分应用技术手段,节约成本,提高产品销售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诸斌说。
科技创新的实现,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从调查结果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多元,包括银行(29%),投资者、风险投资或天使基金(30%),非银行金融机构(18%)。有能力推出新颖独特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更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是,融资难依然是制约许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90%的中国内地受访企业预计今年将寻求外部融资,其中33%的受访企业预计会面临融资困难。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南区委员会委员黄寅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由于其信用评级通常较低,抵押品不足,一般较难从银行等传统来源获取融资。他认为,要获得投资,小微企业应高度重视自身现金流管理,做好财务预测,并优化商业模式。田志伟从税收角度建议,可考虑允许金融机构在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和经营风险。
创新发展要依靠人才。调查显示,推动中国内地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利好因素是优秀人才,但人工成本上升又恰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多位专家建议,可针对急需的高端人才给予一定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或是社保缴费优惠,以增加我国的人才竞争力。
今年是澳洲会计师公会开展亚太地区小微企业调查的第14年。此次调查从中国内地市场一共收到752份有效样本,它们分别来自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和深圳,87%的中国受访企业成立时间都在5年以上,属于历经各种挑战,充满发展韧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