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征纳双方视角看反避税

2023年05月10日 版次:08        作者:何杨

征纳双方既是税收制度不可或缺的利益共同体,也是博弈共存的矛盾体。在市场上有不少从纳税人角度讲如何“合理避税”的图书,也有从税务机关角度讲述税收征管和税收遵从的著作,但是将两个维度融合到一起的并不多见。近期,笔者读了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所著的新书《避税之盾:税务机关反避税解析》,顿觉眼前一亮。

本书提出,对避税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纳税人需要了解税务机关的反避税原则和措施,从而规范自己的纳税行为,传导了正面、客观的纳税理念,有助于构建诚信、和谐的税收环境。

本书有三大亮点:一是厘清了避税的概念。书中明确提出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差异、漏洞或盲区,在没有真实商业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人为设计经营模式或业务架构以达到规避、减少或延迟纳税义务的一种行为,有可能会损害国家的税收利益、破坏公平竞争环境和抑制经济效益。

二是内容全面丰富。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引入针对避税行为的《特别纳税调整》一章,这是我国税制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一大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反避税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成为防范纳税人避税行为的坚固“盾牌”。本书介绍了各种反避税措施,详细解析了应对转让定价、防止向低税区转移利润、反离岸间接财产转让、防止滥用税收协定、限制资本弱化和一般反避税规则等内容,其中既有国内税法的发展演变,也有各国的反避税制度的梳理和国际反避税合作的最新动态。

三是讲解生动具体。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朱青教授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并使用案例或举例分析,对反避税的法律条文进行讲解,读来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笔者与本书作者亦师亦友,朱青教授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财政税收理论、中国税制、国际税收和税务筹划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笑声一片。读这本书,如身临现场聆听其讲授,通俗易懂又鞭辟入里。无论是对于基层税收工作者、税收工作管理者,还是对于刚刚接触国际税收的学生或其他领域相关人士,本书都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