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近期,各地税务部门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基层税务部门“一把手”纷纷带队开展调研。比如,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生到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开展专项调研;舟山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志强赴甬舟铁路有限公司调研;重庆市万州区税务局领导组成若干走访小组,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8位市级、区级代表委员,面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来,在税务总局的统筹指导和要求下,各地税务部门纷纷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的税务部门提前制定方案,明确调查研究的重点方向与重点问题,提高调研的针对性;有的税务部门“一把手”亲自带队,详细调研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并现场作出解答和回应;还有的税务部门将调查研究与税费服务结合起来,既调研纳税人缴费人的诉求,又开展最新税费优惠政策辅导,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有一句名言,叫“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基层税务部门要想更好地提升调研成效,有必要把握好“谋”“研”“改”三个关键环节,在把身子“蹲下去”,把蚂蚁“看清楚”中练好内功、淬炼本领,用活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开展调研前应充分谋划。基层税务部门直接面向广大纳税人缴费人,调查研究工作涉及面宽、领域广、对象多,要想高质高效地开展调研,需要从调研的目标、导向、方法等方面提前做好谋划。从目标上看,笔者认为,基层税务部门应当把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调研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以答好民心、民情、民生答卷为第一目标。从导向上看,应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方式方法上看,一方面要真诚破除“心墙”,既要“身入”群众,更要“心至”群众。调研者应全身心投入调研,与调研对象始终平等相待,让纳税人缴费人看到调研者的诚意,积极引导纳税人缴费人打破“心墙”讲心里话,鼓励大家讲错了也不要紧,用真情实感换来人民群众的“掏心话”,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实情。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创新调研方法。具体而言,既应当采取蹲点调研、开调查会等传统调研方式,也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更广泛地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所需所想,还可以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智库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开展调查研究,增强调研的厚度与广度,从而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
——调研过程中应用对方法。由于基层税务部门直面的纳税人缴费人数量多、差异大、需求多元化,调查得来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不加以充分研究,可能难以抓住关键。结合笔者的经验看,在开展研究时要注重把握共性及本质——对于取得的丰富的调查信息,应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分析,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深刻化,“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进行研究时,将纳税人缴费人普遍关注的典型问题作为“麻雀”,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同时,应抓住先进典型,将工作开展较好、纳税人满意度较高的地方作为第二只“麻雀”,分析其为何能把工作做好,采取了哪些独特的做法,有哪些好的经验,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调查研究后应积极整改。调查研究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要把调查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对于基层税务部门而言,要有修正错误、改进不足的勇气,充分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敢于正视问题,坦诚直面问题,着力解决问题。同时,应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纳税人缴费人为如何整改积极出谋划策,充分吸取群众智慧。
在此基础上,基层税务部门应当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详细列出问题清单,对于其中的个性化问题,基层能够整改的,应当立即整改,将问题及时解决在一线;对于总结提炼出的共性问题,应从制度机制上加以明确规范,推动共性问题“一揽子”加以解决;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同时要明确阶段目标,分步骤持续推进整改。此外,基层税务部门对于问题整改情况还应及时公开,让纳税人缴费人切实了解整改进展,同时进一步了解纳税人缴费人对整改情况的评价,并据此进一步优化整改工作,最终取得让纳税人缴费人满意的工作成效。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副局长、第六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