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萍:柔肩也能担重任

2023年06月05日 版次:06        作者:廖苑辰 本报记者 赵小行

熟悉陆萍的人都说,她气质婉约,细致周到,正像秀美的苏州给人的印象。作为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货劳税科科长,在从事税收工作的24年里,她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被称为助跑企业成长的“政策通”,荣立江苏省税务局三等功、苏州市税务局三等功,最近又获评江苏省最美税务人。

落实政策勇挑重担

去年4月—5月,正是落实留抵退税政策任务最繁重的时候,当时苏州疫情比较严重,静态管理期间,很多税务干部无法正常到岗工作。

如何把退税资金尽快退到纳税人账上?陆萍会同苏州市税务局减税办,组建党员先锋队,对静默地区进行精准帮扶,带头加班加点落实退税减税政策。那几个月,陆萍经常凌晨才离开办公室,周末更是无休,终于带领团队成员如期完成退税任务。

为了高效完成退税任务,陆萍想了很多办法。退税之初,不少企业反映符合退税条件,但是退税表格填不好,还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嫌麻烦不愿意填表。陆萍了解情况后,想到其他企业可能也存在类似问题,于是她组织团队人员,充分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次讨论,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退税效率。

通过多次和市局信息中心等部门协调,陆萍和团队在江苏省创新开发了“预填单”等自动化程序,通过税收大数据自动采集纳税人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帮助纳税人自动生成退税申请表单,在方便纳税人的同时,也降低了退税成本。同时,对不存在明显风险的纳税人,他们探索运用自动化方式完成退税申请受理,减轻了基层税务人员的压力。

提升服务担当作为

“当初我们有意落户苏州,不过也有顾虑,担心涉税风险。”回忆起2019年打算落户苏州时的情景,曹操出行网约车平台负责人说。在这家平台企业选择落户苏州的背后,有一段税收服务故事。

当时,为了彻底打消企业顾虑,“政策通”陆萍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为曹操出行量身定制税收服务政策指引,为企业详细讲解可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带领团队全程参与,研判企业商业模式、盈利方式等关键信息,根据企业情况,确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坚定了企业落户苏州的信心。2022年该企业实现营收61.3亿元,享受增值税免税1.6亿元。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经济新业态企业落户苏州,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陆萍看来,好政策要落实落细,更重要的是升级纳税服务,增加企业获得感。在平日工作中,陆萍一直冲锋在前,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发票领用关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便利程度。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有些纳税人需要开具百万元版发票,但在发票领用管理中,实地调查要求高、审核严。在陆萍和团队共同努力下,苏州在全省率先实践百万元版发票实地调查指标化管理,根据企业信息,实行“机器赋分+人工核查+综合判断”的管理方式,通过综合判断有效降低人为判断随意性,实现精准审批。在此基础上,苏州市税务局为纳税信用良好、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的纳税人开辟绿色通道,提升百万元版发票领用便捷度,赢得纳税人好评,也得到省局高度认可。该项创新自2021年底实行以来,未发现任何虚开风险。

防范风险不负使命

苏州拥有众多建筑类企业,2022年建筑业总产值3356.6亿元,是苏州重要的税收来源。建筑企业具有流动性大、劳务用工占比高等特点,由于营改增后纳税人跨区域提供建筑服务,要向企业注册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同时向建筑项目发生地预缴税款,预缴税款申报征收是监管重点。

“决不能让国家税款流失。”陆萍想,她带领团队召集头部企业举办座谈会,并进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特点,分析税收风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团队向市局提出了增值税申报管理相关建议,并与本单位风险监管、征管等部门密切合作,引入施工合同备案等第三方信息,创新开发建筑项目税收管理集成平台,对建筑企业税收实施全链条管理,对未预缴的项目及时提醒。平台自2021年8月上线运行以来,已新增预缴增值税9.02亿元。

针对货物和劳务税涉及面广、涉税风险多的问题,陆萍团队逐一分析归纳重大风险领域和事项风险疑点,针对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等税种,搭建风险指标模型近200个,有效防范发票虚开、钻优惠政策空子等情况,较大程度控制了风险,保障了国家税款安全。此外,陆萍团队还依托信息化平台,创新开发大宗生产资料等代开监控系统,进一步规范了每年涉及金额近2000亿元的代开发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