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巧灵:生命因曲棍球更精彩

2023年06月05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任恒君 通讯员 孟天忆 郑文龙

颠球、拼抢、带球旋转……清晨,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尔拉中心学校的草坪上,国家税务总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税务局退休干部鄂巧灵正带着十多名曲棍球小队员,迎着朝阳做着练习。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中学时的自己。从我第一次拿起球杆,就再也没离开过这项运动。退休后,我还是放不下这支球杆,想继续发挥点余热,为曲棍球运动推广和小队员培养做点事儿。”看着孩子们,鄂巧灵满面笑容。

把运动正能量传递下去

莫旗是国家体委命名的“曲棍球之乡”,中国第一支曲棍球队就诞生在这里。生长于此的鄂巧灵从小就对曲棍球运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们大山里随处都生长着柞树,去掉枝杈就可以做成一根简易的球杆。上中学那会儿,只要一有空,我就跑去学校附近的体委看运动员们训练,学着他们的动作比划。”鄂巧灵回忆说。

1980年,凭着对曲棍球运动的天赋与热爱,经过层层选拔,14岁的鄂巧灵被选入莫旗女子曲棍球队(也是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女子曲棍球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训练场上,她不怕吃苦;比赛场上,她敢打敢拼。其间,她曾多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女子曲棍球队参加国内外重要赛事,并获得过两次全国锦标赛冠军和一次国际邀请赛亚军。

1985年,鄂巧灵从莫旗女子曲棍球队退役。退役后,她进入财会学校学习,于1994年加入税务大家庭。工作中,鄂巧灵不忘传递曲棍球运动的正能量。她继续发扬着比赛时敢打敢拼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特别是2019年她担任莫旗税务局妇委会主任后,带领基层税务分局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投入结对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后来,她帮助指导过的第一税务分局成为纳税人缴费人公认的优秀集体,并在2021年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工作之余,她仍投身于曲棍球运动宣传推广工作。2005年,鄂巧灵加入了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项目的申遗工作,积极为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提供现代运动价值说明和鉴定,为传承达斡尔族文化、推广曲棍球运动不遗余力。2006年,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其中也有鄂巧灵的一份功劳。

努力培养更多青少年球员

2020年,退休后的鄂巧灵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她把主要精力投入梦想开始的地方,和心爱的曲棍球运动再续前缘。她经常组织退休球友和曲棍球爱好者开展友谊比赛,还在腾克镇成立“退役曲棍球运动员俱乐部”,重新走上绿茵场,挥舞起心爱的球杆。

为了发挥余热,鄂巧灵开始到中小学义务担任曲棍球教练员,将自己对曲棍球运动的理解和技战术无偿传授给青少年学员。“用两只手握着杆子,左手握实,右手握空,这个杆子要能在手里左右灵活翻转,然后再用杆子去碰球……”类似的话语,她不厌其烦地讲给每一位小球员听。

日常训练中,她非常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锻炼,会根据每位青少年学员的特点制定专业培训方案,还经常引导大家树立“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的意识。比赛失利了,她耐心安慰,分析原因;取得好成绩,她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3年来,她和其他教练已训练了24名小球员,其中7人被选入自治区和其他省市曲棍球职业队伍。

“把这些好苗子输送到更高级别的队伍是我们这些教练的目标。曲棍球是我们达斡尔民族宝贵的财富,现在看到打曲棍球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我特别欣慰。相信曲棍球运动的明天会更好。”鄂巧灵说,曲棍球运动让自己活得更年轻。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会一直打下去,也会继续做好义务教练员,培养出更多青少年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