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衍良:当好群众的勤务员

2023年06月05日 版次:08        作者:郭小娟 栾萌 融亦

他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队员的后代,是保卫祖国西南边疆战争中国家领土的守护者,也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税务人。退休后,他不忘“军装绿”、不负“税务蓝”,热心公益事业,情系家乡建设,继续为党和国家发余光、献余热,成为最美税务老干部。他就是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南山区税务局退休干部何衍良。

心系战友的“老班长”

描述何衍良退休前的人生履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军装绿”换“税务蓝”,20年军旅,20年从税。

何衍良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队员,是一位老革命。1974年,受到父亲感召,何衍良应召入伍,在军营一干就是20个年头,先后在原广州军区、原北京军区等部队服役,还于1979年参加了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战斗。从部队转业后,1995年何衍良进入深圳市税务系统,成为一名税务人,直到2015年从税务系统退休。

当过军人,干过税务,何衍良对自己这双重身份、两个职业葆有深厚的情感。退休后,他开始思考能否把两者结合起来做点什么,比如用税务知识去服务退役军人。

2017年,退休后的何衍良担任了第一届深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监事长,2019年他又担任第二届促进会副会长,致力于用另一种身份为退役军人服务。

每年九月,都有一批年轻的士兵脱下军装,告别军营,其中不少退役军人会选择创业。但很多年轻士兵不了解税收政策,他就主动请缨为退役军人讲课。每次宣讲,他都会提前做好功课,详细讲解国家支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耐心解答退役军人的问题。

“何老师为人亲切,也很关心我们。听说他原来就是军人,所以我们都叫他‘老班长’。”一名年轻的退役军人谈到何衍良时说。

谈起“老班长”这个称呼,何衍良感慨地说,“作为军转干部,我非常理解退役军人的心情,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为了这声‘老班长’,我也要为战友们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坚持为退役军人宣讲税收优惠政策,组织退役军人参加招聘会,为未婚退役军人当“红娘”,参与组织老兵健康知识讲座……5年多来,何衍良牺牲大量休息时间,为深圳市退役军人义务服务,先后参加各种活动及会议30多场次,帮助过130余人。

热衷公益的“何大哥”

退休后,何衍良虽然转移了“战场”,却并没有闲下来。他主动参与社区各项公益活动,积极热心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在社区,何衍良是热心肠的“老大哥”,社区组织居民议事会,都会请他出席发言。何衍良阅历丰富,古道热肠,还有一种军人的沉稳,大家都很信赖他。遇到突发情况或是邻里矛盾需要人出面调解,他都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听大家倾诉。问题往往就在他的耐心开导下迎刃而解。

“何大哥能够服众,原因就在于他有一颗‘公心’。”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办工作人员刘德才感慨道,“他让我们看到了一名老党员的担当。无论是日常小事,还是急事难事,只要社区群众有需要,他都挺身而出、忙碌奔走。有时我们考虑到他的年纪,劝他不要太拼,他却说党员就应该坚守一线、冲锋在前。”

“作为一名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群众的勤务员。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在岗还是退休都要时刻想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何衍良坦言,能够帮助别人特别开心,社区公益活动也让他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情系家乡的“好儿女”

何衍良的老家在广东省连平县贫困山区,走出山区后,他仍十分眷恋乡土,时常会回家看看。

早些年,他看到村里的土路晚上没有路灯,老人走路很不方便,路又太窄,只能容行人勉强行走,稍微大一点的机动车都无法行驶,便捐钱帮助村里装了路灯、铺了水泥路。遇到自己在家的时候,他还会拿起铁锹参与进去,跟工人们一起干。

后来每次返乡,他都会到处走走,看看村里的建设发展还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地方,看看哪位乡亲家还有困难需要帮助。

“看得见的是这些路灯、水泥路,看不见的是老何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耗费的心血。除了捐款捐物,他还为村里脱贫致富、贫困学生教育操了很多心。”石马村党支部书记何伟介绍说,何衍良曾捐款13000元帮助老家的特困户学生上大学,还经常看望患病或贫困的老人,教导村里的年轻人要努力学习、尊老爱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在父亲的影响下,22岁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我就立志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尽心尽力作贡献。”谈及未来,何衍良认真地说,他还有很多想法和计划想付诸实践,比如如何推动深圳税务与退役军人服务部门的深入合作,如何帮助家乡学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怀着一颗热忱的心,退休后的何衍良继续为家乡建设、服务群众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人生履历更加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