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小山村,何以引得“凤来雁归”?

2023年06月07日 版次:02        作者:许寅莹 孙宁艺 本报记者 周宁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位于庐山西海之滨,全村427户1651人,曾是江西“省级贫困村”,如今却吸引了35名青年大学生来此创业。除去当地大力架桥修路、发展产业、发挥“生态优势”等努力外,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也是坚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信心的重要因素,为青年回村创业注入了“活水”。

以税惠农,擦亮“兰菇良”金字招牌

金黄的贝贝南瓜,滚圆鲜红的西红柿,香甜的菇娘果,农田、果树、鱼塘错落有致……扎根东三村的九江市格林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农场风景独特。

“得益于税务局发来的优惠政策指引,我们享受到2万多元税收减免,金额虽然不是很多,但对增强农场发展信心的作用很大。”曾在美国求学8年的95后何梦雅回到家乡,任职九江市格林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九江市格林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蔬菜种植,2022年开始创建“兰菇良”有机农场及品牌,融合亲子农场、科普教育基地及生态观光园于一体,预计每年可营收4000万元。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更多像格林兰这样的企业扎根乡村、发展壮大,江西税务部门梳理整合了“一揽子”促进农业产业化税费支持政策,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目前累计为企业送政策3.2万户次,通过个性化制定辅导措施,做到一企一策、一户一策。

近期,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税务部门派出税收宣传小分队将九江“纳税人学堂”搬到田间地头,把惠农利农政策服务送到农业生产一线。今年第一季度,九江税务部门落实农、林、牧、渔业减免税收优惠2000多万元,惠及纳税人近400户次。

以税扶企,推动“浙里邻食”出山向海

为避免偏远乡村企业“翻山越岭”办理涉税业务,江西税务部门大力推行“远程帮办”、“办问协同”等服务,让纳税人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税收服务。今年以来,仅九江税务部门就通过“办问协同”渠道服务超过6000人次,“非接触式办事率”达到99%。

90后张天广2022年10月加入东山村江西浙里邻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芝麻饼等农产品加工食品销售,很快帮助公司签下了5000万元的订单。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江西浙里邻食科技有限公司的发票需求大大增加。在开具电子发票遇到问题时,张天广就在江西省电子税务局上向“办问协同”服务团队求助。在“办问协同”服务团队的远程视频指导下,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税务部门高效服务,企业发展更带劲了。短短几个月,江西浙里邻食科技有限公司日销售额就达到20余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公司计划在三年内投入1亿元扩大规模,力争成为省级乃至全国农业龙头企业。

以税兴业,呵护“东山景情”创客梦想

95后张旺去年来到东山,是青年创客中的一员。前不久,当地税务干部在微信上联系他,给他发送了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将所需材料和办理程序详细告知。

“我还记得去年在办理税务登记的时候,缺了一些材料,本以为要耽搁几天才能办好,没想到税务部门通过‘容缺办理’,当天就为我办结了税务登记。”回忆起创业过程,张旺感慨地说,“一年多来,我们在发展壮大,税务部门的陪伴始终如一。”

与张旺一样,黄安带领直播团队与电视台合作,来到东山村共建村级直播基地及数字经济产业园,挖掘更多的东山景、东山情。现在,同张旺、黄安一起的“三农”直播队伍,90后占比超过80%,累计销售农产品超1.2亿元。

为了给青年创业提供更多便利,当地税务部门成立“宁好办”服务团队,通过电子税务局、“赣税行”、“惠企通”、微信联络群等渠道向青年创客推送适用税收政策和服务。

除了直播销售农产品,还有许多年轻人选择回村发展自己的小事业。1994年出生的陈佳敏,留在东山村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自开业以来已经享受了近4万元税收减免,这让她非常开心。“税务部门对我们个体工商户的帮助也不少咧,这坚定了我留在家乡的信心。”陈佳敏说。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翊泉认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让到乡村来创业的年轻人少了很多顾虑,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东山村的发展振兴当中。

如今,现代化农业、农村电商、农旅融合产业等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山纷纷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这座充满活力的乡村创造未来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