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实施两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铜仁市税务局按照税务总局部署和贵州省税务局的要求,结合铜仁市“融创发展、应用驱动”的工作安排,把“精准”要求贯穿税收监管全过程,不断丰富税务领域精准监管的探索和实践,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内外协同实施精准监管
铜仁市税务局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汇聚多元数据,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监管,营造更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着眼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督体系,针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两权”运行特点,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以党委全面监督为主导、督察内审部门牵头、纪检部门协助推动的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压实工作责任,由业务部门梳理出执法风险事项,利用信息化手段排查后,将风险数据推送给纪检部门,纪检部门着重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组织收入、现金税费征缴、发票代开等多个方面工作开展数据分析研判,从中发现线索,开展监督。例如,通过从代开区县、代开行业、开具方和受票方4个维度,对2022年铜仁市12个区县局为自然人代开发票超过12次或开具金额超过500万元的10万多条数据进行分析和归集,探索代开发票的涉税风险以及发票管理的薄弱环节,建设全链条发票风险防控体系。
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联合交通、大数据等部门在全省率先打造网络货运监管平台,实现对车辆轨迹重复、运费合理性等152项指标动态监控,在平台中嵌入“秒开票功能”,实现高效快捷开票,从源头上解决平台会员司机开票难题,助力打造网络货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数字融合生态。目前,已培育出全国知名头部网络货运企业贵州世德物流,截至今年4月底,业务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累计入库税款10.3亿元,既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自2022年10月底启动大数据税收监管工作以来,铜仁市税务局已建立涉及网络货运、成品油、房地产等行业13个分析应用模型,大数据赋能税收监管成效明显。
重点发力提升监管质效
铜仁市税务局选取税源行业全面、具有管理特色的部分基层税务分局以及税源特点明显、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部分典型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分析,以税收数据“小切口”实现地方高质量发展“大效应”。例如,聚焦全市锰矿产业,积极推动成立“低品位”锰矿地方标准制定委员会,研究制定“低品位”锰矿地方标准,为涉锰新型功能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必备条件。
针对中小微企业“用钱急”“贷款难”等特点,铜仁市税务局联合人民银行铜仁市支行、铜仁银保监分局、市国资金融中心,以涉税数据、企业动态等纳税活跃度指标为基础,研制出“纳税活跃度指数应用场景1.0”,该场景为全市5万余户企业纳税活跃度指数评价结果、普惠金融产品投放、数据存储、数据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网购”市场,以纳税活跃度评定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孵化期、成长期的实体经济发展。
结合社会保险费征收点多面广、数据量巨大的特征,通过对铜仁市唯一一家三甲妇幼保健院2021年度出生即住院的1275位新生儿参保报销情况的分析发现,自费新生儿950位,占出生即入院总人数74.5%,这其中有6%的患病新生儿因没有参保而不能及时享受医保待遇。为最大限度减轻新生儿家庭医疗费用垫付压力,缩短医疗费用报销时限,铜仁市税务局联合市卫健、公安、医保等部门,再造办事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户籍、医保、社保等相关手续整合成“一套材料”,在全省首创推出新生儿“一站式”服务应用场景,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借助“铜仁市医疗健康数据中台”,统一传输需要在4个部门间流转的信息资料,让民众一次申请即可办完所有业务,压缩提交资料、填报数据一半以上,解决办理新生儿事项数据无法共享、资料多头提交等难题,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铜仁市税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