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旧书店的茉莉花

2023年06月12日 版次:08        作者:张军霞

前些天,我回了一趟上中学时的小镇,时隔多年,没想到学校门口那家小书店还在,只是原来摆在店里供大家看书的桌子只保留了靠近窗户的那一张,书架也只剩下原来的一半,剩下的地方摆上了卖杂货的架子。

店主还是那位大姐,只是明显比从前老了许多。我走进店里时,她竟还能一下认出我来,拍着手直笑:“是你啊,那个总喜欢坐在窗户边看书的孩子……”时光飞逝中,我已由当年的“孩子”升级为地道的中年人,但这一声亲热的呼唤,刹那间唤醒了我的记忆。

二十多年前,我在小镇上中学时,学校没有图书馆,那时我已开始做起瑰丽的文学梦,平时除了向同学借书,就是到门口这家小书店来买书。说是买,其实绝大多数时候是去蹭书看,那时的我口袋里常空空如也,每月交完伙食费几乎剩不下零花钱。

书店的大姐喜欢养花,常把她种的茉莉、矮牵牛之类的花放在窗台边。我喜欢伴着花香看书,每次去了总是坐在窗边的位置。天天去免费看书,我也会不好意思,于是每个月总是千方百计省下一点钱,挑选比较便宜的书买上一本。

书店的大姐是个好人。我和同学在店里看书时,她会免费提供白开水。她家就在小镇,家里种了不少地,农忙季节,她把花生、玉米都堆到书店里,一边守着店一边干活。我也会帮她择花生、剥玉米棒子,等到我要回学校时,她总会在我口袋里装些花生,笑眯眯地说:“就当零食吃吧。等我有空了用盐水煮一些,你再来吃!”我记得她那时就总爱管我们叫“孩子”,这亲热的招呼让我们这些住校生感觉格外亲切。

我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在大姐的书店里买过《三个火枪手》《老人与海》《童年》等名著。至于我在店里蹭过的书则多得数不清了,比如《海底两万里》《城南旧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正因为当年这家小书店带来的便利,我在三年的中学时光里,能源源不断享受文学的滋养,也为我后来从事文字工作打下了基础。那时年少,心无杂事,读过的书多数能记住。等到上了高中,学习紧张,虽然小城里的新华书店店面大、书籍的内容丰富,我却鲜有时间去光顾了。

大姐跟我说,如今学校不让孩子们随便出校门,加上现在喜欢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她现在主要依靠卖杂货来维持这家店。书店生意惨淡,让我有些难过,虽然这里已经买不到我喜欢看的书了,但我还是选了几本儿童读物,准备拿回家给孩子看。

离开大姐的书店时,她正忙着招呼一位来买杂货的顾客。走到门外,回头看看,小店的窗台边仍像当年一样,摆着茉莉和矮牵牛一类的花草,那张脱落了油漆的旧木桌依然那么熟悉。夕阳的余光照在店里那排拥挤的书架上,沉浸在旧时光里的我,在原地站了很久很久……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税务总局巨鹿县税务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