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对财税学科的“刻板印象”

2023年06月14日 版次:08        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副院长 何辉

目前大多学校的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按财政学类大类招生,入学后学习一定期限进行专业分流,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分班。从专业分流来看,选报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因校略有差异,就本人所在学校来看,选报税收学专业的人数略多。就财政学类大类招生报考来看,报考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投档线呈现上升趋势,第一志愿的上线率也在不断提升。

笔者认为,报考专业不能“跟风”,而是应建立在对一个学科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于财政学科,可能存在几种常见的“刻板印象”:

误区一:税收学(税务师)专业学习之后只能去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就业面窄。

事实上,税收与经济生活、政府职能、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涉税政策分析与运用、税务核算、涉税鉴证、税务筹划、涉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极高的就业率。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税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金融、投资、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参与,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

随着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税日益推进,合理纳税、防控纳税风险至关重要,企业对税收风险防控意识逐步增强,对税收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现在一些大型国企、央企纷纷设立税务部,为税收学人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从实践中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税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数字化转型、跨境业务增多等,这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误区二:税收学专业就是学习税收法规等内容。

税收学专业不仅开设税收相关课程,还开设经济学、法学类课程、统计学、会计类课程等,尤其会计类的核心课程在税收学专业基本都开设。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是税收学习和应用的基础,是税收分析的核心课程,也是洞察微观主体税收问题的基础。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背景下,税收学专业也在积极拥抱变革,以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创新人才。

误区三:财政学专业在国外没有对口专业,难以出国深造。

许多国外著名大学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学院都有公共财政的研究方向,出国深造专业对接没有问题。

近年来财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新冠疫情期间出台的助企纾困的相关优惠政策,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到财政和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以及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税收学专业的毕业生月收入在经济类专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金融学专业。薪资水平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直观体现,反映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税收学专业的毕业生收入高就简单地将其界定为“好钱景”的就业。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地位或薪金只是择业考量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专业选择和就业中体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