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已与哈萨克斯坦政府达成了150万亩小麦、油菜籽等原料的“订单农业”种植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可达到500万亩。近年来,爱菊集团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在不断丰富中国百姓餐桌的同时,给哈萨克斯坦带去了“订单农业”的全新生产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种粮难、卖粮难”问题。
当记者走进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菊集团),仰头望向一个个巨大的粮食立筒仓,在生产车间看着机械手臂快速有序地装好一桶桶食用油,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感受。而当记者走进爱菊集团董事长贾合义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三件物品,引出一串贾合义亲历的税收故事……
◀ 两幅地图的背后,是周到的纳税服务 ▶
在贾合义办公桌的对面,挂着两幅地图——“一带一路”全景图和中亚国家地图,他时常对着这两幅地图,思考爱菊集团“走出去”的发展规划。
在贾合义看来,企业“走出去”不是“赶时髦”,也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寻求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从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爱菊集团就开始谋划“走出去”。
“走”向哪里,是爱菊集团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走出去’的初衷是寻找更加优质的粮源。”贾合义告诉记者,对于爱菊集团这样的大型综合性粮油集团来说,原料好,产品才好。为了进一步提高粮源质量,爱菊集团将目光投向紧邻我国的中亚国家、“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经考察了解,哈萨克斯坦的农业较为发达,有着肥沃的黑土地,粮油品种优良且地广人稀,年小麦出口量平均可达800万吨。同时,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通,从西安出发到哈萨克斯坦,铁路运输单程只需10天左右,交通较为方便,是企业理想的投资选择。
选定投资地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投。贾合义坦言,由于对哈萨克斯坦各方面政策不够了解,连成本测算都没办法进行。因此,对于投资哈萨克斯坦,最初他一直心存顾虑,迟迟没有确定投资计划。
在得知爱菊集团的情况后,陕西省、市、区三级税务部门联动组建“专家智囊团”,为企业讲解中哈两国税收政策,送上《税收优惠及扶持政策清单》《赴哈萨克斯坦投资税收指南》等辅导资料,帮助企业尽快了解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同时,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国际港务区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详细了解爱菊集团的投资情况,及时解答企业提出的出口设备能否申请退税、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差异等问题,协助企业预先梳理境外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税务问题,防范“走出去”税务风险。
“我们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可以享受10年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贾合义告诉记者,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他和公司管理层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和相关政策有了深入了解,进而坚定了投资哈萨克斯坦的信心。
2015年,爱菊集团正式踏上“走出去”之路,在北哈萨克斯坦州投建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并被纳入“中哈产能与投资51个合作项目清单”。据了解,目前,该园区一期投建已经完成,拥有一个年加工30万吨的油脂厂、两个合计仓容15万吨的粮库,配备4条铁路专用线,成为爱菊集团的境外前沿产地枢纽。
◀ 一张合影的背后,是给力的税收优惠 ▶
顺着贾合义办公室的两张地图向右看去,是他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合影。贾合义告诉记者,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举办了投资圆桌会议,他受邀参加发言,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在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商务代表团、塔吉克斯坦经贸代表团、吉尔吉斯斯坦经贸代表团、中亚五国媒体代表团等近20批次人员,还到爱菊集团调研考察。
爱菊集团之所以受到中亚国家商贸代表团关注,主要原因是其在哈萨克斯坦探索并成功推广了“政府+银行+企业+农场主+高校”五方联动的新型“订单农业”合作模式。贾合义介绍,简单理解,“订单农业”就是提前告诉农场主应该种什么、种多少,待农作物成熟时,企业再以市场价格收购,有效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种粮难、卖粮难”问题。目前,爱菊集团已与哈萨克斯坦政府达成了150万亩小麦、油菜籽等原料的“订单农业”种植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可达到500万亩。
2018年8月17日,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乘专机莅临园区视察,指出“爱菊在哈项目是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的典范”。2022年9月14日,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陪同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尤里·先科访问爱菊集团时,也称赞爱菊集团是“中哈产能合作的典范”。
爱菊集团的投资方式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爱菊集团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对于与爱菊集团旗下公司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农场主来说,哈萨克斯坦政府给予其种植补贴、哈萨克斯坦银行给予其低息贷款,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导致的“种粮难”问题;另一方面,在农作物成熟时,爱菊集团旗下公司按照种植收购合同以市场价格收购和出口,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既满足了企业自身需求,也解决了农场主面临的“卖粮难”问题。
与此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凭借其科研优势,在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给予农场主指导,可以获得哈萨克斯坦政府提供的农业科研经费补贴。“我们探索‘订单农业’就是要通过合作实现共赢,这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相契合。”贾合义说。
“探索之路总是充满挑战。”贾合义回忆,在海外投资建厂、探索“订单农业”合作模式的过程中,爱菊集团一度面临资金压力,而我国实行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中哈两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据了解,在我国税务部门的辅导下,自2017年以来,爱菊集团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累计享受出口退税优惠1000多万元;将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运往国内,在哈萨克斯坦累计收到出口退税款及各项补贴3000多万元;2022年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款400多万元。“我们将收到的退税款用于扩大海外生产投资,‘走出去’之路更加平坦、宽阔。”贾合义说。
◀ 一个奖杯的背后,是一贯的诚信纳税 ▶
在贾合义的办公桌上,立着一个水晶奖杯。贾合义向记者介绍,这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税务局聘请他为“特约监督员”时颁发的奖杯。“这既是对爱菊集团诚信纳税、依法经营的一种肯定,更赋予了我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贾合义说。
记者了解到,成为税务部门“特约监督员”以后,贾合义积极参与税务部门组织的有关活动,就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建言献策,充分发挥“特约监督员”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贾合义对“诚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他看来,诚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企业既要诚信经营,更要依法诚信纳税。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爱菊集团财税团队十分重视内部税务管理的合规性。在国内,爱菊集团经常组织子公司财税人员,基于最新税收政策开展内部交流研讨。对于子公司实际经营中出现的各类税务问题,集团财税团队会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子公司财税人员准确理解税收政策,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防范潜在税务风险。据了解,2022年,爱菊集团5家子公司成为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
在哈萨克斯坦,爱菊集团同样坚持依法诚信纳税理念,聘请当地专业人员处理财税业务,同时加强专业审核,确保哈萨克斯坦子公司日常基础性财税业务合规有序。不仅如此,爱菊集团还积极履行承诺,参与哈萨克斯坦社会公益事业,为迁移农民捐建住房、为村庄捐资修路、为当地学校捐助书包文具等,展现中国“走出去”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提起未来的“走出去”计划,贾合义告诉记者,爱菊集团将继续扩大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拟在今年内新建5万吨立筒仓及清理烘干设施,年加工小麦面粉10万吨的生产车间,年加工小麦、大麦、杂粕30万吨的饲料生产车间,两条共计1500米的铁路专用线,7000平方米的面粉、饲料、小麦成品库,全部建成后,年粮食物流能力将达到50万吨。
“国家的发展和政策支持,是我们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底气和信心所在。未来,我们将持续用足用好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政策,为守护‘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大力量!”贾合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