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力量

2023年06月27日 版次:03        作者:姜赫

采访出发前,我一度十分忐忑。就个人经历而言,我对残疾群体的了解仅限于街上的匆匆一瞥,从未深入接触过。在准备采访提纲时,我再三斟酌、不断自问:这样的问题是否合适?对方会不会感到冒犯?

而在真正接触他们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展现在我面前的是鲜活的、生动的个体。他们爱聊天、有生活、肯付出,愿意抱着善意面对社会,以坦诚化解那些怀有好奇抑或偏见的目光。张家界市燃气公司上肢残疾的员工钟玉龙健谈、爱笑,聊起那些命运丢给他的坎坷,他更像是“敬往事一杯酒”,能够调侃自己:“十岁就开始练书法,心想能多一种‘乞讨’的技能”,亦能够升华认知,“就算是同情或是怜悯,面对大家伸出的援手,我愿意相信那些帮助出自善意”。

在一些报道中,残疾人这一真正的主体是模糊的,甚至是被隐匿的。成稿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残疾人真的被看见?面对强调“性价比”的用人市场,我也十分好奇:在帮助残障伙伴的同时,作为给予者的一方能得到哪些实际价值?

在采访中,我得到了答案——

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女士,谈起自己的残疾员工充满感情:“效率高、肯付出、稳定性好,他们对工作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热情与忠诚度。”在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群兰的讲述中,聋人女工在车间筛选粽叶,因为没有声音的干扰,工作更加专注,能在员工评优时拔得头筹。

张家界市税务局永定区税务局窗口服务人员杨亢,曾教会一名盲人按摩的店主办理涉税业务。看见对方从生疏无措到娴熟、来大厅咨询的次数越来越少,他觉得自己的帮助有了成效。张家界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税务干部张志平,提到残疾人就业岗位数量的增加,神情中流露的成就感感染着我。残疾人求职者给予的正向回馈,是扶残助残税务干部内生动力的来源。

要让残疾群体的尊严感得以实现,就应让他们的力量真实地呈现。比起帮助,或许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协助”。抛开“残疾”,他们首先是一个“人”。身体缺陷不能阻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尊严都应得到呵护。

从“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到“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再到“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全国助残日的主题变化凸显了一个关键词——进阶。张家界的税务助残机制为推动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个样本,我们也期待各地各界能够互相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让残疾人生活就业真正“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