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厚林,国家税务总局石门县税务局驻磨市镇南岳寺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22年度“湖南最美税务人”,曾获评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
在县局开完会已是晚上,回村的路上,我接到一位屋场长的电话,他说有村民听了我的党课很受鼓舞,准备承包一块地种植山银花,在村委会咨询了一下午小额信贷政策。回想起那堂党课,我思绪万千。
是党课,也是案例分享会
6月16日,星期五,当天下午,我在县里参加了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开得务实、高效,汇聚了力量,提振了信心。晚上回家后,我就在思考如何把会议精神用村民能听懂的语言传达下去、用乡村能实现的措施落实下去。
临近“七一”建党节,按照惯例,我作为石门县税务局驻磨市镇南岳寺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要在村里上一堂专题党课。当时我就想,这堂党课在突出党建引领的同时,也要成为一场案例分享会。
第二天,我开始构思党课内容。我想通过这堂党课,实现三个“小目标”:一是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号召农村党员做好宣讲员,通过屋场会、片会、小组会等形式,使政策深入人心;二是分享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具体做法,激发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创业的热情;三是结合上级政策和本村实际,引导村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6月21日上午,我主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党课开讲。课上,我讲了涟源市古塘乡的故事。该乡依靠宣传发动、党员带动、利益驱动、政策拉动四个“轮子”,扩大金秋梨产业规模,打造了6000亩金秋梨示范基地,年产值2000余万元,解决了1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村里的党员们听了,当场就开始讨论,“我们村的山银花实现了量产,现在最主要的是继续扩大乡村振兴车间的生产规模。”“光扩大规模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打通销售渠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在当晚的屋场会上,各屋场长把这堂专题党课的主要内容向村民宣讲。让我没想到的是,党课结束才5天,就有村民积极行动了。
生于大山,深爱大山
粗略估算,我已经在偏远山区工作20多年了。这期间,曾有很多进城工作的机会,但我还是选择留在乡村,因为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我出生于石门县山区,祖辈父辈都是农民,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
1989年我参加工作,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湖南屋脊”壶瓶山税务所一干就是16年。2015年,单位响应国家号召,选派驻村帮扶干部,我主动请缨前往当时的省级贫困村——石门县新铺乡千斤塔村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2020年,县局帮扶的4个扶贫点村顺利实现脱贫。随后,我来到更加偏远的石门县磨市镇乡村振兴一线,担任县局4支驻村工作队的协调组组长和县局驻磨市镇南岳寺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继续坚定地守护着大山,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努力奋斗。
过去这些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大山“较劲”,从年少时迫切想要走出大山,到青年时主动走回大山,我与大山相互陪伴了大半辈子,我也更读懂了大山。大山里的人都眷恋这片家园,如果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谁又愿意抛下老人、孩子离开故土呢?这些年,我的脚步与大山连在一起,我的心与大山连在一起,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里的乡亲生活更富裕、更幸福。
在千斤塔村的5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我组织村民建立1000多亩的无患子种植基地,建成年出笼肉鸡500万羽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我带领村民多方筹措资金40多万元,对5个取水点的饮水设施进行提质改造,筹集100多万元新建了400平方米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卫生室等。我所在的驻村工作队连续2年被石门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我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务工作者、湖南省税务局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三等功等荣誉。
今年初,我被湖南省委宣传部、省税务局联合评选为“湖南最美税务人”。在发布仪式上,主办方给我的颁奖词是:生于大山深爱大山,把村民当亲人,7年驻村,2500多个日夜的坚守,写就了湖南税务人的乡村新篇。
而在我内心深处,我觉得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每一位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付出的税务干部都是“最美税务人”。
眼下正是仲夏时节,村里的山银花开了,清香萦绕在山崖。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靠发展。下一步,我们还要建一个中小型现代化红薯粉加工厂,带动更多村民在当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