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业:一个人的“5年计划”

2023年07月03日 版次:06        作者:赵文英 张廷禄 本报记者 李文

近段时间,国家税务总局喀什地区税务局青年干部沈建业正忙着给准备参加自治区税务系统国际税收岗位练兵的年轻干部讲课、辅导。作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他,望着讲台下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庞,听着课余时青年干部聊起制定的备考计划,不禁想起了自己的“5年计划”。

“指羊为马” 狠心制定“5年计划”

沈建业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16年春天,他刚从税源管理科调到办税服务厅,第一次去值班时的场景。那天,办税服务厅来了一位维吾尔族大叔,对着沈建业说了半天维吾尔语,但当时他连一句也听不懂。

看着周围的同事都在忙碌,沈建业只能硬着头皮接待了大叔。根据比画,他猜测大叔可能是卖羊需要开发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羊,问是不是这个。大叔说了一句:“马可,马可(维吾尔语‘是的’)。”

原来是“马”啊!沈建业开好发票交给了大叔。没想到,大叔下午又找来了,还很生气。原来,大叔要开的发票项目是羊,结果沈建业开成了马,压根没法用。

那一晚,沈建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沈建业是福建人,2015年立志在边疆建功立业的他,考入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税务局。没想到,还没来得及适应自然环境的考验,工作中的困难先给他狠狠上了一课。

天快亮时,沈建业下定了决心,他悄悄爬起来,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扎根边疆的“5年计划”。

“5年计划”的第一条,就是突破语言关。麦盖提县所在的喀什地区有400多万人口,少数民族占比高达94%。沈建业拜纳税服务科科长热汗姑为师。那段时间,他最喜欢的就是跟科长一起值班,寻找一切机会多听多练。后来,他不仅过了语言关,还拿到了中级会计师证、税务师证等证书。

本领恐慌 毅然扩充“5年计划”

2017年,由于学习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沈建业被借调到喀什地区税务局,加入刚成立的“海仁沙·艾海提创新工作室”,成为首批骨干成员。从驾轻就熟的纳税服务工作,到完全陌生的综合性创新工作,“跨界”的沈建业又一次陷入“本领恐慌”。

工作室初创时期只有6个人,每个人不仅各自承担着税种管理工作,还有攻关创新任务。那段时间,同事们发现沈建业在工作中很少说话。原来,面对新的领域,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吃透税收政策,不敢随便开口。

为尽快摆脱困境,沈建业白天主动承接纳税人和基层税务部门遇到的复杂问题,及时向同事请教;晚上围绕复杂涉税事项,抓紧学习政策法规和典型案例,常常通宵达旦。很快,他就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

2020年1月,沈建业通过遴选进入喀什地区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科。逐渐适应工作之后,在税收政策管理岗的沈建业发现,后台操作系统中的疑点数据筛选功能还可以优化。但是,要优化系统就得会编写软件程序,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太难了。

只要肯学,没有不会的!沈建业在“5年计划”里又郑重地添上了几项内容:学会写代码;协同团队将工作室打造成样板。为此,他依靠专业资料和视频自学,跟工作室的同事反复推敲、演算,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后台程序的编程优化,还打造出“税喀通”一站式纳税服务平台。

2020年,他们的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沈建业也成为工作室骨干讲师。

笃行不怠 决心延续“5年计划”

2018年,沈建业接到喀什地区税务局领导的电话:“小沈,新疆税务局有一个课题,你愿意接吗?”

“没问题!”沈建业应承了下来。不料拿到课题后,他才发现遇到了难题:课题是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不仅跨界,还跨国。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咬咬牙,在“5年计划”里又添了一条:写几篇论文。

不久,沈建业获得一次赴东部省份学习国际税收知识的机会。在培训的半个月里,他不断学习、求教,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国际税收专业知识,如期完成了论文。最终,论文获得自治区税务学会三等奖、中国税制与发展论坛三等奖。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又写了多篇论文,荣获多个奖项,还参与了中亚国家《投资税收指南》的编审,并入选新疆税务局税收科研专业人才库和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库。

2021年初,沈建业的第一个“5年计划”圆满完成,他又定下了第二个“5年计划”:把家安在喀什;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组建属于自己的“智税丝路”青年科研团队……

如今,这些计划正在一一实现。2021年,沈建业与同为税务干部的妻子组建了小家庭;2022年9月,沈建业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成为新疆税务系统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干部;2022年12月,他又成为喀什地区税务局新成立的“智税丝路”青年科研团队的负责人。

沈建业说,这些年来,他越来越觉得当初告别家乡、奔赴边疆的选择是正确的,每天都感觉非常充实,有新的收获。未来,他还会制定更多个“5年计划”,实现自己在边疆建功立业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