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宁波市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展势头强劲。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根据《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配套建立政策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目前,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在扩总量、优结构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但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2022年发票开具金额即销售收入超1.1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增市场主体超过7万户,占所有行业新增税务登记总户数的一半,其中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高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稳步扩容,同比增长24.3%、23.6%和57.3%。
从发展布局看,服务业结构逐步优化。基于服务业税收收入和税务登记主体户数等数据,宁波市税务局借鉴产业结构合理化概念,构建了税收泰尔指数,对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现代服务业税收结构合理化情况进行测算,泰尔指数越接近0,说明现代服务业结构越趋于均衡。从测算结果看,宁波市服务业税收泰尔指数稳步下降,由2020年的0.231、2021年的0.208下降至2022年的0.203,随着商贸餐饮、仓储邮政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信息技术和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从发展趋势看,“制造+服务”加速推进。发票数据显示,宁波市制造业企业购进现代服务2020年—2022年年均增长17.3%,将生产性服务嵌入制造环节,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有效牵引,从而促进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宁波市制造业企业现代服务销售收入2020年—2022年年均增长26.3%,高于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9.3个百分点。宁波传统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服务与制造的无缝对接,重塑市场竞争力。
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支柱行业主要集中在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商务服务业、房屋建筑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上述行业2022年的销售收入合计占现代服务业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55.1%,而其余行业占比均不足5%,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份额偏小。同杭州、上海相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发展差距明显。
引擎带动有限,优势行业聚力薄弱。宁波市港口资源优势突出,但自主经济辐射能力受限,创新能力不足,优势行业聚集能力较弱,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销售收入2020年—2022年实现翻番增长,年均增速高达60.5%,而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等运输业同期年均增速仅18.2%,优势行业引擎带动作用有限,区位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企业平台基础技术薄弱,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对国外的依赖依然较大,创新驱动不足。2022年全市现代服务业企业发生研发费用支出的户数不足3000户,占全部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仅一成。近年来,宁波市研发投入不仅低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低于厦门、青岛、杭州等同级城市。
加快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抢抓机遇推动融合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化经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研发设计、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向高端业态发展,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借助临港优势打造优势产业。宁波拥有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现代物流业基础较好,应大力培育航运大数据、航运金融、海事法律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完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围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领域打造一批功能性平台,助力宁波“港口经济圈”发展提质增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企“轻装上阵”。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公平竞争、信息透明的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帮扶政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现代服务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慈溪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