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CEO黄福宇:

数字化转型不容易,税务始终在打气

2023年07月14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雨柔 许琦 通讯员 高晗 童星炜

从为每一件物品赋予唯一编码的数字化,到借助影像系统提高企业内部单据管理效率的数智化,再到未来借助更多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的数治化,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税务部门始终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加油打气。

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通航运)是一家以船舶供应为主,提供一站式海事服务的跨国民营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港口远洋船舶生产生活物资、食品、备件供应等多种船舶供应链及船舶技术保障服务。2022年,润通航运在船舶供应方面的全球采购量位居全球前列。

什么是船舶供应?简单理解,将一艘远洋船只翻转过来,能掉下来的东西,几乎都属于船舶供应的范围。润通航运CEO黄福宇进一步解释,船舶供应就是为国际船舶在远洋运输过程中所需的生产、生活等物资进行供应和补给的管理和服务,船舶供应物资种类高达十万种,需要非常精细的管理。为此,润通航运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转型。“从为每一件物品赋予唯一编码的数字化,到借助影像系统提高企业内部单据管理效率的数智化,再到未来借助更多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的数治化,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税务部门始终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加油打气。”黄福宇说。

数字化,赋予每件物品唯一编码

2022年7月15日,上海浦东推出的全国首个船舶供应行业地方标准——《船舶供应服务 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以下称上海编码标准)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船舶供应行业在标准制定方面的空白,有效提升中国船舶供应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据介绍,作为全国船舶供应龙头企业,润通航运为上海编码标准项目提供了涵盖5万多种物料产品的底层数据,深度参与搭建编码体系框架,制定编码分类结构。

为什么要做船舶供应物料编码呢?据介绍,船只远洋航行过程中远离岸基,沟通成本比较高,如果没有完备的标准化体系,很可能出现错供漏供的问题,影响船舶航行生产和船员生活保障。因此,要通过“一物一码”确保船舶供应企业准确了解船东所需要的物品,精准服务。过去,由于整个行业标准化程度偏低,我国船舶供应物料编码一直沿用几十年前的海外标准。但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和船舶供应行业的发展,目前70%以上的船舶供应物资均为国内生产,海外编码标准覆盖范围较窄,难以满足国内发展实际,甚至出现供需双方无法精准匹配货物,重复换货、开票的情况,影响物流供应、船舶运行的效率。

船舶供应物料编码标准制定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既要将26大类5万多个品类的产品按照5层11位编码标准进行分类编码,还要保证这些编码能够与税务部门发票管理中的《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表》、海关进出口管理中的HS编码体系(The Harmonization Code System)有效衔接,形成映射关系,方便企业后续管理。黄福宇回忆,在上海编码标准制定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保税区税务局全程参与,完成HS编码体系与税务发票编码的映射体系,并帮助他们了解发票编码的逻辑,指导他们做好船舶供应物料编码与税务发票编码的对照衔接工作。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推动上海标准落地为行业团体标准,并积极将该编码体系对标国家标准,最终参与全球编码标准的竞争。“上海编码标准的实施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船舶供应企业数字化改造中的产品规范问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支持。”黄福宇说。

数智化,改变内部单据管理流程

3年前,润通航运开启了内部单据无纸化转型,改变了内部单据管理流程,而这次变化正是源自黄福宇的一次办税经历。

黄福宇介绍,船舶供应业务的发货单涉及内容较多,有时一张发货单所列商品高达几百行,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应的销货清单可能有几百行,甚至达到最高限度的2000行。面对这样庞大的单证数量,打印、复印、流转、留存,要想做好企业内部的纸质单据管理,耗时又耗力。因此,优化企业内部单据管理流程,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优化的重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福宇前往办税服务厅办理业务。在进行实名认证时,黄福宇看到工作人员用高拍仪将有关身份资料快速扫描至电脑并生成电子文件,他不禁萌生一个想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内部推行无纸化管理。此后,他带领企业技术团队研究搭建内部单据线上管理系统,业务人员在取得纸质单据后,扫描上传至系统形成电子单据,单单匹配,便于内部流转和留存。在线上管理系统中,还可以查询润通航运全部分支机构的数据信息,企业财税人员进行税务处理和内部审核时,更加方便。

同时,在主管税务机关的帮助和支持下,润通航运技术团队开发并使用“出口退税资料电子化查询系统”,企业将出口退税申报凭证影像化处理。税务部门在查询企业备案单证时,退税审核人员登录平台即可随时查阅润通航运出口退税申报凭证的影像或电子文件,有效提高了出口退税效率。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部分港口存在禁止签单原件传递的规定,润通航运难以取得出口退税管理所要求的签单原件。主管税务机关在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后,结合润通航运的特点,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企业将船东提供的发货签单邮件截图扫描录入其“出口退税资料电子化查询系统”,并装订成册,留档备查,即可办理出口退税申报,减轻了企业的申报压力,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数治化,增加企业运营的确定性

采访中,黄福宇多次提到,全面数字化是企业的未来——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够打通数据链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降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交互成本,提高业务流转与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数字化运营管理通过自动提取、权限保护等方式,解决手工录入数据易出错和纸质信息易破损、易丢失等问题,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

对于数字化转型是否会导致员工失业的问题,黄福宇以企业实际给出答案——自开展数字化转型以来,润通航运效率不断提升,且未发生减员的情况。在他看来,数字化运营的目的不是降低人力成本,而是让员工有精力投入到更能够创造价值的工作当中去,为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当员工从基础的、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时,才有可能进一步拓展业务、精进业务,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回顾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黄福宇告诉记者,税务部门始终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加油打气——在办理出口退税申报时,税务部门将海关、外汇管理等多部门数据串联整合在一起的模式,给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启发;企业参与制定船舶供应物料编码标准时,税务部门提供全程指导,确保船舶供应物料编码与税务发票编码能够有效衔接;企业改变内部单据管理流程时,税务部门与企业共同探讨技术路径,帮助企业提高内部单据管理的有效性和出口退税的效率;今年,税务部门发布的浦东引领区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新10条”,更是为企业更好地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指引和思路。

提起未来发展,黄福宇表示,润通航运目前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相对基础的阶段,他的愿景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借助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全集团内形成数字管理生态圈,进而实现数治化管理。黄福宇期待税务部门能够一如既往地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增加运营确定性,让润通航运在标准化、数字化浪潮中一路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