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宁波)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聚焦宁波以及长三角海洋经济圈成果展示、海事航运、海工装备、船舶制造与维修、智慧海洋等领域,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83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78公里海岸线、600余个海岛——宁波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烙上了海洋印记。今天的宁波,海洋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177.4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2306.9亿元,年均增长14.4%。千帆竞发、向海图强,一幅逐梦深蓝的海洋经济发展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同是一片蓝色,在宁波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税务蓝”尽显担当。
船舶修造业刷新规模纪录
船舶修造业自古便是宁波的重要产业。900多年前,当时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官船之一“万斛神舟”在宁波镇海招宝山下造船厂诞生。
近日,由浙江东红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3008TEU“弘泰869”轮成功上水,该船最大载重量约5.84万吨,最多可装载20英尺标准集装箱3008个,该项目刷新了宁波象山造船业的船舶最大载重量、集装箱船最大装箱量两项纪录。
“我们在‘分段式’造船基础上实施‘模块化’技术,成功实现‘船、机、电、壳、舾、涂’生产一体化。”浙江东红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红蓥介绍。目前东红公司建造万吨级船舶的船台周期能控制在120天以内,船台周转效率较以往提升25%以上。
在东红船业造船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税务部门及时提供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发展提速。去年企业累计享受制造业中小企业缓缴政策等各类税费优惠621万元,充足的资金让企业不断刷新造船速度及规模纪录。
“今年上半年我们已办理出口退税520余万元,新添置了一台建造能力为12.5万吨的龙门吊。”李红蓥指着基地上颜色最亮的那台龙门吊说:“退税退得及时,我们买装备的决定也做得正确。现在我们共有8艘船舶正在建造中,已是满满当当的负荷状态。”
海洋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
宁波既爱海护海,又开发海洋、发展经济。以海上风电、滩涂光伏及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宁波市税务部门因势而动,推出“助创专员”“项目跟踪员”等个性化服务举措,为企业发展鼓干劲,强信心。
近年来,海上风电开发势头强劲,2022年宁波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8万千瓦。在象山县南田岛,中船海装风电(象山)有限公司正在打造总投资102亿元的“大兆瓦级海上风电智能化装备产业园”,建成后将是浙江省最大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安装、运维等生命周期服务基地,预计年产风电机组可达120万千瓦。
项目建设期间,梅雨天气导致作业窗口期缩短,工期紧张。为追赶施工进度,企业多个作业面同时开工,给企业资金流带来很大挑战。“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税务部门的‘项目跟踪员’主动上门,根据政策辅导我们办理留抵退税。去年,企业享受留抵退税近550万元,预计今年还能享受留抵退税300余万元。”中船海装风电(象山)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柳亚芝说。
“昂首”向东风的离岸风车,“迎面”朝太阳的光伏太阳能板,“潜水”储碳汇的浒苔海藻……而今,越来越多的海洋新能源相关企业落户浩瀚东海岸,宁波正在全力打通“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
滨海文旅业品质提升
梅山岛、西沪港、花岙岛等一批国家“蓝色海湾”项目有序推进,北仑梅山湾、象山东部诸湾等一条条美丽海岸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海洋旅游业的发展让宁波更具魅力与活力。
宁波市税务部门推出定向定点服务举措,针对集群式文旅产业园区,选派服务团队定期提供上门服务、驻点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涉税问题。
作为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场地的东海半边山景区,吸引了一批高端精品酒店和新业态文旅项目入驻。半边山观堂酒店财务部负责人陈小聪说:“我们在东海半边山也能享受到个性化的税收服务,除了景区内设立的一个集税收宣传、政策咨询、涉税辅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税务驿站外,税务人员还会定期上门辅导最新政策,办税缴费很省心。”
“宁波市税务部门将持续对接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推宁波在‘海洋竞速’征程上持续发力。”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立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