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地处黄河著名的“几”字形大拐弯处,黄河流经境内8个县市,流长345公里。运城全域都属于黄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运城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总牵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扎实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抓好“绿色工厂”建设,争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运城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在实施绿色税制、落实优惠政策、助力产业转型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日,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在全省建立了首个由政府牵头的环境保护税改革工作机制,率先搭建了税务与生态环保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了市县两级财政、税务、生态环保等部门间的高效协作。”丁小强介绍。
2018年以来,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等法律相继实施,我国以环境保护税、水资源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排放等环节的生态税收调节机制基本形成。运城市委、市政府敏锐认识到绿色税制对推进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正向引导效应,积极支持税务部门落实绿色税收制度,激励引导企业从“被动治污”走向“主动减排”。
丁小强介绍,通过调研他了解到,这几年来运城市的不少企业都加大了环保设备投入,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推进产业转型,实现迭代升级。比如,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年均投资5亿元用于企业设备环保投入和技术改造,缴纳的环保税逐年降低,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手机超导铝材新产业中,开辟了转型发展的“新战场”;高义钢铁有限公司先后投资近20亿元将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气转化为热能用来发电,废渣加工转化为新型建材。
“运城市绿色发展的底色愈发鲜明,这些可喜的变化都离不开绿色税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丁小强说。
近年来,运城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积极探索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发展。丁小强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运城市已并网新能源发电企业103家,总装机容量达425.8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45.5%。
位于运城市最南端的芮城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芮城县坚持以新能源革命领跑“碳中和”,打造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近年来,受益于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芮城县新能源企业快速发展。据统计,仅2022年,芮城县新能源企业就累计享受各项税收优惠近4亿元。
“在优惠政策的加持下,运城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向新兴产业进军。”丁小强介绍。山西大运汽车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实现新能源车全系列产品布局,成为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去年以来,大运汽车累计享受各项税费优惠减免2.17亿元,其研发制造的电动车豪华品牌成功亮相上海车展。
丁小强认为,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接续出台,如何精准落地是关键。记者了解到,运城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实践将“枫桥经验”融入办税服务和税源管理之中,在市局和县局分别成立“智税中心”和“税费业务集中处理中心”,承担解决税费服务管理中遇到的高精尖业务和高难度问题,有效提升了办税缴费便利度,降低了企业办税成本。
“每次到基层调研,我都会了解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落实和审批服务过程中的履职情况。比较下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人民群众和企业对于税务部门的评价非常好。”丁小强说。
采访最后,丁小强表示,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是运城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运城市委、市政府坚决支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希望税务部门以税精准咨政,以税助力转型,为运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