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5周年。5年的建设发展,上合示范区已成为面向世界各国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5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按照税务总局要求,主动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精心创建“上合智税”品牌,实体化运行“上合智慧税务服务中心”,为上合示范区发展注入强劲“税动力”。
共绘同心同向发展“新蓝图”
2018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中国提出支持在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为国际双多边框架下经贸合作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场景、模式和范例。
青岛市税务局坚持将服务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作为高质量推进青岛税收现代化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第一时间成立上合示范区建设涉税服务小组,主动对接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推动建立税、政、企三方合作机制,定期召开“税收服务上合发展”联席会议,合力解决示范区建设中遇到的涉税问题,出台并落实落地《青岛税务支持上合新区发展十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和服务举措,为上合示范区发展提供税务保障。
去年1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在青岛正式揭牌。青岛市税务局积极助力搭建“税务+”学科体系,参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跨境电商实操培训班等援外培训和经贸培训6个班次,为学院建设提供“税务智慧”。今年1月,青岛税务部门获评“支持上合示范区发展先进单位”。
跑出税费服务上合“加速度”
2022年2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韩国正式生效实施,青岛绮丽佳荣制衣有限公司签署了全国首份对韩RCEP原产地证书。该公司总经理张世杰说:“青岛税务部门的服务很暖心,我们申报出口退税当天就收到84万多元的退税款。这样的速度是对我们出口企业最大的支持。”
让纳税人有获得感的并不只是即申即审、随报随批的“上合退税速度”。为推动纳税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变,青岛市税务局创设“上合融e办”品牌,实体化运行“上合示范区智慧税务服务中心”,实现屏对屏、“云”辅导的智慧咨询,来即办、办即走的智慧办税,解难点、疏堵点的智慧监控。“智税中心”运行以来,共办理业务12995笔,视频咨询18625笔。
此外,青岛税务部门深挖税收大数据“金山银库”,创建“上合税收营商指数”“上合税收经济指数”、建立上合园区15分钟办税服务圈、开展“链条式”跟踪服务……
“青岛税务部门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及时回应了示范区企业的涉税诉求,优化了示范区的营商环境,给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税务方案。”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刚表示。
2022年以来,青岛税务部门通过上合税收指数形成的报告获得上合示范区主要领导表扬性批示10余次。“上合融e办”办问协同先行样板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用好产业驱动发展“风向标”
上合示范区按照“管委会+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依托24家(个)头部企业及在建项目,布局2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集聚,延展形成完备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示范区。
面对如火如荼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青岛市税务局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为地方新旧动能转换出谋划策。
青岛利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研发高端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型企业,2020年以来受疫情及市场叠加影响,下游市场收紧,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影响,销售下滑造成大额留抵。2022年随着市场回暖,企业急需资金启动投资,让留抵退税“大礼包”又稳又快到账成为关键。青岛市税务局充分发挥协调共治作用,指导属地税务部门“一把手”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召开财政、税务、人行三部门联席会议,解决资金难题,最终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下,5086万元留抵退税资金在1个工作日内到账。
公司财务负责人陈传岩将这笔资金称为“及时雨”,留抵退税款到账后,企业实现了生产线扩容,乘势而上,迅速抢占市场先机。
五年来,上合示范区集聚贸易主体2000余家,带动青岛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8年的361.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73.6亿元,年均增长24.2%。
上合示范区正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共舞,加速奔跑向未来。青岛税务部门也将伴随上合示范区,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新征程上一同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