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

技术创新仍需奋力“爬坡”

2023年07月28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康晓博 林建荣

【新闻回放】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西约200公里外的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这是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的4小时“旅程”。“4小时产业圈”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个缩影。中国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完整产业体系,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是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的现实基础。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将给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安永税收政策主管合伙人沈瑛华表示,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是一项直接作用于消费端的政策,能够为消费者直接减轻购车负担,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当产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有助于激发消费动能,快速培育消费市场;当产业日趋发展成熟时,倘若车辆购置税仍进行无差别的免征,可能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需要。“此次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作出调整,可谓正当其时。”沈瑛华说。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以往在免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呵护”下,实践中有些技术上不够先进的车企,也能凭借政策激励作用实现一定的车辆销售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张翔预计,随着接下来车辆购置税优惠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展开更激烈的市场角逐,企业将无法再仅仅依赖优惠政策的作用“活下去”,其产品销量如何、消费者认可度如何、盈利水平如何,将完全由自身的技术实力说了算。这样一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会经过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从而进一步完成产业升级。“建议相关车企特别是技术实力不强的车企,一定要增强危机意识,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继续实施的良好契机,切实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更好面对市场竞争的‘洗礼’。”张翔说。

那么,相关汽车企业需要在哪些技术上加速“爬坡”呢?在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主任、“深圳市技术能手”荣誉获得者孙兵凡看来,相关车企首先有必要围绕更好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问题,加强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上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布局。孙兵凡注意到,相较于目前的动力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具有充电时间短、续航里程高、安全性强等技术潜力。不久前,某汽车巨头宣布制造出“充电1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续航里程达到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对于固态电池这种可能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相关企业应及时予以关注,并适时展开布局,以免被竞争对手拉开技术差距。”孙兵凡说。

在电机技术上,孙兵凡认为,相关汽车企业应注重加强对高压电机的研发和技术储备。随着电机电压提高、重量减轻,再加上固态电池的性能,充电速度将会更快。如果企业能够做好固态电池和高压电机的技术研发与布局,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从而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并非只是交通工具这么简单,而是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的“智能终端”。因此,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往往对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有需求。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越来越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甚至一些售价很低的新能源汽车也搭载了该技术。在此背景下,孙兵凡认为,相关汽车企业有必要持续加强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前瞻性布局,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体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与传统汽车有所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孙兵凡表示,相关汽车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销售模式的创新。比如,把“卖车”改变为“卖里程”,即消费者无须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而是按照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里程来付费。目前,已经有新能源车企开始探索这一新模式。孙兵凡表示,对于新能源车企特别是目前处于竞争劣势的相关企业而言,如果其在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实力的基础上,注重采取更具创新性的销售模式,相信将更有助于实现“逆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专家分析,汽车产业链长,乘数效应达1∶10,即汽车每1个单位的产出,可带动国民经济各环节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有望带来更大拉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