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租调制

2023年07月31日 版次:07        作者:陈玉兰 融亦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赋税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不少成绩。

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后,在辖区内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而且,曹操着力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调制,这一制度可称得上是历史上重要的税收改革。

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颁布《置屯田令》,指出,“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曹操首先在许都附近实行屯田,屯田分军屯和民屯,其中民屯50人为一屯,称屯田客,收获和政府按比例分成。实行屯田第一年,就获得好收成。屯田制为曹魏政权提供了收入来源。

为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壮大国力,曹操对税制进行了改革,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发布了著名的《收田租令》,明确规定赋税的承担者不仅是“编户齐民”,一般的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顷亩和人口数分别缴纳田租、户调,希望达到“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的目的。

《收田租令》将定率田租制改为定额田租制,算赋口钱的人头税制变为户调制,规定“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这样的税收制度被称为租调制。当时还规定,不许地方政府擅自增加租税负担,朝廷派遣使者明察暗访,发现“暴虐者,举其罪”。曹操还规定,各地要严加检查,不许豪强地主漏缴田租、户调。这一措施对于抑制豪强贵族兼并土地、转嫁赋税以及减轻民众的负担,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租调制的实施,有助于战乱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为后来隋唐实行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

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广为流传,而为了顺利推行租调制,曹操也带头守法缴纳租调,“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他还大力支持地方官员依法征税,打击违法的豪强,并不惜大义灭亲。

曹洪自恃是曹操的堂弟,居功自傲,公然支持他在长社县的门客拒不缴纳田租、户调,阻碍租调制推行。长社县令杨沛依法办事,把违法抗税的门客“收而治之”。曹洪闻讯后,找曹操惩处杨沛。曹操听说此事,反而表扬了杨沛,还重用杨沛为京兆尹。

租调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北方农业经济发展,保障了曹魏政权的税收来源,并为后世赋税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