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提升基层执法水平

2023年08月01日 版次:05        作者:翟继光

■专家视点

基层税务机关位于税收行政执法的“最前沿”,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行政相对人,处理大量税收征管和行政执法事务。由于基层税务机关通常不设置专门法制机构和法制岗位,因此存在一定行政执法风险。在基层税务机关设立税收法治员岗位,建立相关制度,是有效降低税务执法风险,提升基层税务机关行政执法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基层税务机关有了税收法治员,可强化事先法制审核工作,相当于为税收执法活动安装了一个“检测仪”,从而起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水平提升的作用。

税收法治员通过事先法制审核可以避免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形式性错误,如执法文书出现错别字、写错法律法规名称及文号、未指出具体法规条款名称等,使执法文书制作更为严谨、规范,从而倒逼执法人员重视执法细节、审慎执法。

税收法治员开展事先法制审核,可避免出现定性错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以及处罚畸轻畸重等基层税务执法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政相对人法治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客观上对行政机关执法精准度和规范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税务人员日常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出错或处罚过重等问题,极易发生涉税争议,出现被纳税人缴费人投诉的情况,甚至引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税收法治员通过适时参与涉税违法案件审理和执法检查等活动,通过对执法程序、案件违法事实、处理决定法规适用等进行针对性法制审核,可对执法过程和结果预先进行监督和把关。

此外,税收法治员在维护征纳权益方面也可发挥积极作用。在审视税务人员执法行为,降低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同时,税收法治员及时介入征纳争议,不仅可准确掌握纳税人缴费人涉税需求,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法辅导,帮助纳税人缴费人纠偏,并可对税务执法程序和结果及时予以完善和调整,达到消除征纳分歧,提高税法遵从度的目的。

综上,在基层税务机关建立税收法治员制度,是一项夯实税收执法基础、降低基层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有效举措,可提高基层税务行政执法质量,并在维护征纳权益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